藏族的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0-01-31 00:00:00

在藏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女老少一日数餐均离不开茶,有的地方把每天的用餐时间称为早茶、午茶、晚茶、夜茶。还把茶作为馈赠的礼品、祭祀的贡品,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茶的颂歌、山歌谚语等。

藏民族普遍喜爱茶,然而藏区又不产茶,这茶从何而来?这正如《茶颂》中所唱道的一样,全从汉地运来。历史上被称为“茶马互市”。千百年来茶马互市成为藏汉民族间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活动。同时凝结着藏汉民族的友谊和团结。

藏族的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汉藏史集》记载,松赞干布之孙德松芒波藏王(公元676年生)有一年“龙体欠安,精神不振”,请所有藏区的医生诊断,患何病不得而知,从此藏王闭关修行。一天,他看见王宫阳台上飞来一只从未见过的美丽鸟儿,清脆儿动听的啼叫声,使藏王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到那鸟儿身上,却惊奇地发现,那鸟儿嘴里衔有一片树叶。此后,藏王再也没有在意,然而那只鸟却在每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翩然飞到王宫阳台上,同样衔一片树叶,再次引起了藏王的注意,于是他把那片树叶拿来放在口中,果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为此,藏王动员所有的王臣,寻找此树叶的产地,谁找到则重赏。此外,在《汉藏史集》中说,茶和陶器就这样进入藏区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后,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增多,而茶马互市是一种经常性的重要贸易活动,因此,藏族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茶马古道除滇、康、青藏三条主道之外,应该说还有若干支道。每个地区均有一个重要的茶叶贸易中心,从产地运往这些地区以后,又要与各地来的商人做交易,藏族商人以物换茶的商品也不限于马,而是多种多样。如马、牛、犏牛、盐、毛类、肉类等产品。由于运距远,加之交通工具十分落后,其运输方式主要靠马、驴、牛驮运,甚至有的险要地段靠人背。因此,内地茶叶运至边远高寒牧区,其价格十分昂贵。一些边远牧区以两斤酥油换取一斤大茶,一头牦母牛换取二十斤大茶,如以货币换茶,则每斤茶大概四藏银元左右。因此,不少穷人家无法购回这样昂贵的茶叶,只得采点野生茶或喝焦青稞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民族对茶的优劣、名称都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识别,他们对这种茶的认识也许比产地的人还清楚。茶有许多名称,大多数以直观的商标来取藏名,也以色泽、包装、品味等方式识别茶的优劣。茶叶有南茶和北茶之分,南茶的产地是四川,北茶主要是从青海、甘肃来的砖茶等,而一些北茶的产地仍然是四川内地。藏族百姓十分喜爱南茶,从已在牧区搜集到的茶名来看,有罗汉牌、小砖茶、西宁硬茶、鹦哥牌等被认为是好茶,还有灰茶、淡黄茶、坨茶、松茶等差质茶,一些地方还有少量的花茶,据说茶保存时间越长越好。藏族的茶类有清茶、酥油茶、牛油茶、奶茶、骨汤茶、姜味糌粑茶、盐茶、泡茶、焦青稞茶、藏医保健茶、多种野生茶等。上述茶的茶母还是以常用茶为基础,再进行加工。藏族的烧茶规矩首先是选择烧茶的水,烧茶最好选用山泉或被称为神水的矿泉水,因为这种水烧出的茶有独特的味道。烧清茶(称黑茶)用冷水放上适当的茶叶,烧开后一分钟左右,再掺少量被称为压沸的冷水即可,这种茶清香,清茶不能久熬,茶叶不能多放。如果烧奶茶,可多放点茶叶熬的时间可长一些,再掺上牛奶,烧开即可,奶茶甘香醇厚。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所致,藏民族一般不喝凉茶。此外,姜味糌粑茶、骨汤茶等除味美可口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泡茶,过去许多藏人匮乏茶叶,有的低价劣质茶经加工后可增强茶味,节约茶叶。其做法是,先烧些大黄杆,再用铜锅捂住,次日,把灰放入锅中加水,滤除杂物,再把茶叶放入锅中熬干,捞出茶叶,然后晒干,这种茶只要在开水中放少许则色红味浓,此外,一些野生茶采回后晒干,并在炒锅中放上少量酥油煎一下,除去异味后即可饮用。还有买不起茶叶的把青稞炒焦粉碎后放入锅中熬,当茶饮用,也别有一种香味。

藏族的茶具也有讲究,烧茶最好的是陶罐,其次就是生铁壶、铜壶等。过去普遍使用铜壶,其中还有工艺考究、制作精美、以银镶嵌花纹或镏金花纹的长颈茶壶和青铜壶等多种茶壶和木制茶盘。藏民族人人喜爱、羡慕质优和造型美的茶碗。一些富裕人的茶具更是价值连城,其底座和碗盖一般以银制镏金,有的以象牙雕刻,上面还镶有各种珠宝,有的茶碗是金、银、玉、蓝宝石、高制木等制作而成,而更多的人则使用瓷、木碗。陶器工艺源于祖国内地,但藏族也非常喜爱陶瓷碗,这也是过去汉藏贸易活动重要商品之一。木质碗的材料选择也很讲究,有的木碗价格非常昂贵,不少人喜欢银包木碗。一些藏区,一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茶碗,一般不能混用,出门作客怀中也揣有自己的碗。上茶也有一定礼俗,先把客人的碗端起来然后掺茶,之后腰向前倾,由双手或右手把碗交给客人,如果碗在桌上,茶壶不能拿高,壶嘴应接近碗口,不能用左手上茶。综上所述,藏族茶道文化具有雅、爽、乐的特点。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