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陵山区茶史
发布时间:2011-09-29 00:00:00
发布时间:2011-09-29 00:00:00
武陵山区,是世界上最适宜茶树生长地方之一。这里的先民从远古时候就开始了茶的饮用与栽培。优良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孕育出了品质优异的绿茶一武陵绿茶。
1优越的生态条件
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之处的武陵山区,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莽莽苍苍10余万平方公里。山系呈西南一东北走向,为我国地貌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过渡带。平均海拔1000m左右,位于贵州境内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3 m,湖南境内的最高峰壶瓶山海拔2098.7m。我省的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大部及常德市的石门、桃源的部分山地都属于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生态条件优越,气候宜茶。地表主要由砂岩、石灰岩组成,还包括古老的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及砂页岩。其中板溪群紫红色粉砂质板岩、砂岩是茶园土壤主要的母质母岩。武陵山区的变质岩为微量元素(如硒)和有效磷含量最丰富的地质类型,由变质岩(如板岩)发育的茶园土壤多为黄红壤。呈砂壤土、壤土性质,土层深厚,营养丰富,保水保肥,通透性能良好,而且易于耕作。
武陵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温暖潮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无极寒极暑。重云积雾,通过云雾和高湿度空气过滤后的太阳光线,直射光少,漫射光多,而充足的紫外线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和氨基酸的形成,生产绿茶品质尤佳。
这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植被,组成十分复杂,物种丰富,适宜各种动植物生存,也为茶树生长提供绝好的生态环境。
2古老的产茶历史
2.1武陵山区历代产茶地域政区的变迁商周时期武陵山区大部分属庸国。庸作为国名首见于《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日:‘逖矣西土之人。’王日:‘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鬃、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商代,庸为侯国。
周代,庸国因率群蛮伐纣有大功被封子国。《尚书》说:“武王兴兵伐纣,庸率卢、彭、濮等八国以兵相从。”
春秋时期,庸国与楚国抗衡。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
《华阳国志》载:“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芝、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供之。”陆羽《茶经》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八之出》又载山南六州产茶,其中金州、峡州即全部或部分为古庸国属地。武陵山区当时就是茶叶产地。
秦代湖南置长沙、黔中两郡。黔中郡置于秦昭王三十年(前285年),郡治今沅陵县西二十里。武陵山区属黔中郡地。
西汉置荆州,州下分秦黔中郡置武陵郡,武陵山区属武陵郡地。东汉沿袭西汉建制,置荆州,州治汉寿(西汉索县县治,今常德市),州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七郡,武陵山区为武陵郡地。
三国分为五州,湖南隶属荆州。汉代的武陵郡分置武陵和天门两郡。武陵山区分属开门郡(今湘西州大部)和武陵郡(今常德市、怀化市)地。史籍记载此时荆州为茶叶产地。
西晋分全国为二十州,荆州移治襄阳,后迁江陵,领地不变。武陵山区属武陵、开门两郡地。《荆州土地记》载西晋武陵山区产茶。
东汉长沙置州。武陵山区仍属荆州武陵、天门两郡。隋代武陵山区属武陵郡(今常德市部分地方)、沅陵郡(今怀化市、湘西州)和澧阳郡(今常德市和湘西州的部分地方)地。
唐代设道、州,武陵山区属黔中道郎州、澧州(今常德市)、辰州、晃州、叙州、锦州、奖州、溪州(今怀化市、湘西州)。郎州、溪州、辰州、澧州唐代有产茶的记载。
宋代武陵山区属鼎州、澧州(今常德市)、辰州、沅州、靖州(今怀化市、湘西州)地。鼎州、澧州有产茶的记载。
元代武陵山区属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思州军民安抚司、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地。
明代属常德府、辰州府、永顺军民安慰使司、保靖军民安慰使司地。
清代属常德府、辰州府、晃州府、澧州直隶州、靖州直隶州、凤凰直隶厅、乾州直隶厅、永绥直隶厅。
2.2与产茶有关的古地名
无射山: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应当在今沅陵境内。山多茶树。西山兰若:在今常德市,炒青绿茶发源地。茶店垭:在湖南慈利县。茶洞堡:在湖南永绥县(今花垣县)。茶溪:源出湖南古丈县,经沅陵县,入酉水。茶路坪:在湖南沅陵县。灵溪:在湖南永顺县,唐代贡茶产地。碣滩:在湖南沅陵县,唐代贡茶产地。牛柢山:在湖南石门县,宋代贡茶产地。界亭镇:在湖南沅陵县,历史茶叶产地。
2.3历史文献中的产茶记载
近年考古发现,武陵山区是原始人类的集居地之一,在怀化高坎垅遗址上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新石器时代居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
武陵山,不仅仅有陶渊明笔下“与外人间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恍若仙境的桃花源,有引发思古幽情的绝壁悬棺,有美丽而神秘的张家界,还有被原居山民经过千百年来驯化和栽培的茶树。武陵山区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三国《广雅》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三国时武陵郡地属荆州。
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当时的武陵郡,治常德,领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以南,贵州铜仁东南及重庆彭水、酉阳附近十县。早在西晋武陵山区就已经成为茶叶的重要产区。
陆羽《茶经》引《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唐《通典》载:唐玄宗天宝年间灵溪郡贡茶芽二百斤。灵溪郡治今永顺、龙山。
唐《翰苑集》记载:碣滩茶曾充土贡。
明正德《湖广图经志书》:“辰州府,茶。各州县皆出。”
清嘉庆《湖南通志》引《一统志》:“澧州,石门牛祗山产茶,谓之牛祗茶。”牛柢茶宋代已作土贡。
民国《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沅陵,又界亭镇产茶,每年出细茶叶亦多,其味清香。”
以简御繁,摘录部分典籍,足可勾勒出武陵山区的产茶历史。如今武陵山区是我国优质绿茶的重要产区。沅陵碣滩茶因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提及此茶,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恢复。常德石门盛产优质的高山名茶。殊为可惜的是,昔日被唐玄宗赏识的灵溪芽茶只留下了千古芳名,而早已不见其俏丽的身影。
3优良的茶叶品质
近代科学研究,让人们揭开了武陵绿茶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姑娘的神秘面纱。3.1武陵绿茶具有高山绿茶的共同特点
生产武陵绿茶的茶园,海拔大多在300-1200m之间,属于典型的山区茶园。由于海拔、生态、气温、光照和土壤的关系,武陵绿茶高沸点香气成分、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极高,具有香气高、色泽绿、口感佳的明显优点。
3.2武陵绿茶还具有其它山区绿茶所不具备的品质特点
武陵山区是茶树由云贵高原向东北方向迁移进化的过渡带,这一区域的茶树除了具有一般山区茶树的叶片较大、叶肉丰厚、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的优点之外,还有茶多酚含量较高,特别是ECCG含量高的显着特点。茶叶香气高长、滋味鲜爽浓厚,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和追求刺激的要求。现代科学证实EGCG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武陵绿茶的保健价值应当是很高的。
3.3业界推崇的优质武陵绿茶
古丈毛尖享誉全国,是湖南主要的出口名茶。
石门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石门银峰、东山秀峰、白云山有机毛尖茶誉满全省,出口欧洲。
沅陵的碣滩绿茶、五强溪库区太常名茶承黔中郡之遗风,继唐代贡茶之品质,有机生产,科学加工,早为消费者所亲睐。
茶胚产自武陵山区的猴王茉莉花茶以其独有的高香和滋味,成为中国茉莉花茶第一品牌。
近年开发的武陵山保靖黄金茶,氨基酸含量超过,单项指标类同白茶,而综合品质远优于白茶。宋代的徽宗皇帝着《大观茶论》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叶莹薄,芽英不多,尤难蒸焙”。同为宋代人的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白叶茶,芽叶如纸,气味殊薄。”日本茶学专家鸟屋尾忠之曾于1974-1977年间研究过他们的茶树主栽品种薮北杂交后代的白化现象,发现白叶茶树植株是由两个隐性白化基因Wl和W2组合控制的遗传结果,而且这两个白化基因都来自日本茶树的祖先--中国茶树。保靖黄金茶非但氨基酸极高,亦富含茶多酚,滋味醇长。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茶与咖啡杂志》主编,威廉?乌克斯在他着名的《茶叶全书》116页上曾不吝笔墨赞扬“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乌克斯氏的赞美轰动了全球茶人,新安江的上游变成了世界优质绿茶的“金三角”。
我们无意否定威廉?乌克斯在75年前作出的评论,只是想告诉乌克斯氏的在天之灵,被他考察遗漏了的武陵绿茶,如今无论在茶树品种、产地条件、生态环境,还是在茶叶香气、滋味上都优于其它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