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是情报 记载茶历史

发布时间:2011-11-04 00:00:00

《韩熙载夜宴图》 。

搜集中国古代绘画中,以事活动为题材的,或在画面上出现有茶事内容的作品的复制品和印刷品,是我个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中国画史上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是我最想看到的。奥运期间,北京故宫武英殿,展出了这幅《韩熙载夜宴图》。相传这幅画为五代御用宫廷画家顾闳中所画,这是一幅中国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幅传世杰作是一张情报图,且画中还真实记载了中国五代时期的茶文化历史。

《韩熙载夜宴图》画中韩熙载(公元902-970年)后唐同光年举进士,其父被后唐明宗所杀。韩熙载为父报仇,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后主李煜继位,“颇疑北人,鸠死者多”,在后周对南唐日益紧逼的形势下,统治集团内斗激化,朝不保夕。韩的“长驱以定中原”的雄心已难实现,面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疏狂放纵,以声色为韬晦之计。后主派有“默记背写”本领的,翰林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家,窥其“樽俎灯烛觥筹交错”情景,各自绘制《韩熙载夜宴图》。李煜展卷,见韩纵情声色,减少了戒心。原图两幅,周文矩一幅失传,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反映的是特定时代的风情,整幅画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非常清俊、娟秀,如韩熙载蓬松的须发真似皮肤中生出的一般。堪称是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但是,我要看的是长卷中,关于描绘五代时的茶事部分。现代茶文化界为研究茶文化史的方便,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些涉及茶事活动题材的作品,或在画面上出现的有关茶事内容的作品,名之为“茶画”。可这幅能算“茶画”吗?

根据《宣和画谱》记载,唐末五代时的几件茶画是:周文矩的《烹茶图》和《火龙烹茶图》、陆晃的《烹茶图》、王齐翰的《陆羽煎茶图》等,但只见文献记载,并没有原作传世。传世绘画只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可谓是“以孤幅压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为巨幅设色绢本, 纵28.7厘米 横335.5厘米。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我要看的是与茶事有关的第一部分“听乐”,这好像也是当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品茶听琴。画中几案上放着许多果品、糕点,几案左面放着两个套着注碗中的执壶,壶旁放着一个瓷碗和一个倒扣在瓷碟上的瓷盏,还有一个单放着带托的瓷盏。主人坐榻上,宾客有坐有站。左边有一妇人弹琴,宾客们一边饮茶一边听曲,从画面上人物神态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那美妙的琴声迷住了。可见,当时的人们对饮茶环境是十分重视的,既讲究优雅清幽,又要有些欢快气氛。

国际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指出,画面中出现的茶具,“过去考古学界一向将其划入酒器一类,现在根据许多辽、金墓葬出土的一些点茶壁画观察,这些器具在当时都被用来点茶。因而需要重新对执壶、注碗、托盏等器具进行定性。从《韩熙载夜宴图》全图来看,表现的是在酒宴前或酒宴后观赏音乐歌舞的娱乐活动,所以几案上只放着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而没有菜肴,那么此时饮茶要比饮酒更合适,因此韩熙载面前的这套器具正是茶具而非酒具。又因为韩熙载此时的重点是在观赏音乐歌舞而非专门品茶,因而没有表现点茶的具体情形。怕茶汤放久了会凉,就将茶汤装在执壶里放在装有滚水的注碗中以保温。”

这样看来,在一千多年前,五代时人们是怎样地喝茶,茶具是什么样的,就很清楚了。《韩熙载夜宴图》是一件艺术品,还是政治情报,算不算“茶画”自有后人评说。

“这在当时,这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政治情报。”着名画家陈丹青评论说,“我愿相信关于这件作品的传说是真实的。在今天,这就是高级间谍提供的录像存证:监视、偷拍,以便审阅。必须详确可信,必须有信息量——正是这高度机密的政治任务,使这幅画有别于其他宫廷宴饮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绘画的瑰宝,异常动人,但它背后的故事,同样动人。顾闳中没有其他作品传世,不然我们就能从他自己的不同作品中探寻绘画与信息的神秘关系”。

此画是流传有序的: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着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张大千购得,带到香港。20世纪50年代又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