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品论清源茶
发布时间:2011-11-09 00:00:00
发布时间:2011-11-09 00:00:00
蔡襄,字君谟。宋代泉州仙游人。在至和、嘉阓年间(公元1054—1063年),两度出任泉州知府。大家都知道洛阳桥是他建造的,而“蔡襄品论清源茶”的故事,却被建洛阳桥的丰功伟绩所淹没,变得鲜为人知。
清源山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永嘉之乱”,士族南迁,沿晋江而居起,晋张华《博物志》里,就记载了“饮真茶,令人少眠”。到了唐代,清源茶就随着释道昆在龟岩洞静修,作为苦口清心的参禅妙品。唐封演《封氏见闻录》,记载了山岩学禅,餐饮茶汤的事。可见,茶与佛、法、僧是相关连的。
当蔡襄初任泉州知府时,有一天登上清源山,要瞻仰乡先贤的读书故址。但龟岩已因许稷继欧阳詹登进士,并受皇帝封赐,把龟岩改称“赐恩岩”,建有寺院。这座寺院的住持,就是后来在传说中以足代薪,帮助蔡襄建造洛阳桥的义波和尚。他在山上种茶制茗,以辅清修。义波见太守驾临,忙延接进寺,煎茶款待。蔡襄在福州任福建转运使的时候,曾用武夷岩茶的“乌龙种”,进贡皇帝,得到“最为精好”的评誉。因此,蔡襄著作了《茶录》上下二册。此时就将此书赠与义波,义波大喜拜受。即邀请蔡襄遍历清源山诸岩,视察僧俗所种茶丛,及茶寮的焙茗方法。这样一来,就围集了很多耕山茶农,要一瞻府老爷的风采。
义波向大家说:“各位问我:清源茶为什么没有武夷岩茶出名?这是因为没有掺和龙脑。蕃舶运来刺桐港的香料很多,是不是可以调制,作为贡品?现在太守老爷在这里,就请教他吧!”蔡襄听了,即步出茶寮,含笑向众人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其香。其实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清源山山虽不高,谷虽不深,但长年云蒸霞蔚,厥土滋润,故又称‘齐云山’,是种茶的佳壤。如能采分‘三前’,功在焙制,就可与武夷岩茶并驾齐驱,岂可因刺桐港得番商云集之利,而以香料入茶,乱真取味。”
众茶农闻言,顿觉失望,面面相觑。义波早知众人心意,希望清源茶能作为贡品,以提高其声价,于是代众人发言:“设使清源茶用‘社前’所采佳品,仿效武夷岩茶,徽以龙脑和膏,以助其香,且赖太守之力,入贡御前,岂不幸哉!”
蔡襄微颔会意,不厌其烦地开导说:“茶之真香,在于本色纯正,方为大众所共赏。入贡之品,取媚巧以迎合,并非茶道之正宗。以前王荆公(安石),曾见赏《茶录》一书,惠然下访。下官喜其为茶道知己,即自取茶之精品,亲涤器烹点以饮之。不意荆公忽从夹袋中取消风散一撮,投茶瓯中并食之,且说是‘大好茶味’。不禁令人讶然失色,方知其不谙茶道也。若以龙脑助香者,岂不类同于荆公之投消风散乎?”
蔡襄言罢大笑,众茶农也相顾大笑,僵滞的场面变得活跃、轻松起来了。于是蔡襄接着说:“今本官既来守泉郡,于清源茶之选栽品种与采制之法,愿与本山僧众,共致力焉。务在行远则名扬,重在品高则誉起。否则,以入贡为佳,而生民不赏,亦何所取乎?”
一众人欢欣雀跃,送走了太守,就推义波不时到泉州府衙的安静堂,向太守请教,两人遂成为知交。此后,清源茶在蔡襄的指点下,从茶丛品种的更新,到采摘、制造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改进。每年北风初起,由刺桐港出发的南海商船,载运外销的茶叶,已与瓷器等量齐观,素来以泉府绸、刺桐缎驰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为茶瓷之路了。这也为三十年后的北宋元阓二年(公元1087年),设立泉州市舶司,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 : 茶业整合先从整合社团入手
下一篇 : 茶席间的意韵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