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桃源野茶王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3-01-08 00:00:00
发布时间:2013-01-08 00:00:00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据传,这南方指的就是桃源、安化、沅陵三县交界,沅资两水近乎交臂的雪峰山地。在远古时,这里就是一个神奇的茶叶王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东汉伏波将军去五强征蛮途中染病得擂茶而救的典故讲的就是这里。
西晋《荆州土地记》中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当时,武陵郡治设在沅陵县,桃源属武陵郡。而当时沅陵县并不产茶,这“最好”的茶自然是指来自雪峰山脉深山峡谷的桃源野茶。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容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屋香,便酌砌下金沙水。聚雨松涛入鼎来,白云满碗在徘徊,悠扬喷鼻宿程数,清峭彻骨烦禁开……新芽连拳半来舒,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明崇正三年,张镜心《桃源洞六绝诗》云:“八月桃花不见花,沿溪河处觅渔槎,山容淡荡惟秋水,流到人间作野茶”。这既表明了“野茶”一词并非空穴来风,也流露出诗人的野茶之恋。
在民间,一首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已唱了几千年,其中有一段云:“家茶哪有野茶香,为你痴迷为你狂,家茶香满三间屋,野茶香过九间房。”
由于地壳运动和千百年来的过度采摘,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桃源野茶寥寥无几。
1969年,湖南茶校毕业的土生土长的卢万俊先生与品茶师廖玉兆先生在太平铺乡陆家冲野生茶群体中惊奇地发现了两株罕见的大叶茶树。其“叶片肥大、叶质柔软、叶色深绿、芽头硕壮、茸毛较多、汤色翡翠、气味芳香、余味悠长”。经茶叶专家鉴定,此茶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硒、锌等微量元素与500多种酚类物质,茶多酚含量高达35\%,氨基酸含量高达8.56\%,高于其他任何茶品。此茶还有抗逆性强、采摘时间长等诸多优良特征,鲜叶产量高于其他群体茶叶3倍以上。但此茶树只开花、不结果,无法实行有性繁育。
为了挽救这一濒临绝迹的珍品,桃源县委、县政府选定在太平铺乡卢家湾建立大叶茶良种繁育科研所,茶叶泰斗朱先民、唐明德、施兆鹏等亲临现场悉心指导,锲而不舍的科技攻关,无性繁育一举成功。唐明德教授还把实践中摸索出来制茶技巧手把手地传给了吉光腾、钟开琼夫妇。
1992年,时任茶庵铺区区委书记的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熊复兴等领导为加快大叶茶开发,把茶叶土专家、时任太平铺茶厂厂长的吉光腾、钟开琼夫妇抽调到区里,专门推广开发大叶茶。由于市面上野茶较多,桃源野茶品牌不响,市场不畅,从1969年大叶茶发现到1993年25年间,全县大叶茶不过2000亩。但吉光腾夫妇仍坚持认为“小小一片叶子,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1994年,“腾琼”走上创牌之路,潜心研发出六大类野茶珍品。他们顶着冷嘲热讽,用清明前后一星期内的灵芽(鲜嫩芽头),精制成“条索紧结、扁直嫩绿、油润光滑、翩若竹影、香浓味醇、余味悠长”的绿茶极品,在冲泡时可见“万笔书天”、“雨后春笋”的奇妙景观。此茶一诞生,中外茶叶专家、业界朋友拍手叫绝,称其“形赛龙井、香高碧螺、味斗毛峰”。时任县委书记胡宗清、省乡镇企业局局长龙新平、湖南日报高级记者田正校等经过谋划,给此茶取名“野茶王”,于是就有了“腾琼”野茶王、“灵芽”野茶王的品牌。2002年,“野茶王”与“芙蓉王”烟、“武陵王”酒并称为常德特产“三王”。
2005年,桃源县人民政府向国家申报野茶王为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年12月获准。从此,桃源野茶王便以茶叶新贵开始享有与“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国内历史名茶齐名的尊荣,成为全国茶叶界响当当的名牌,大叶茶每年以新植1000亩以上的速度发展,至今已集中连片发展到3万多亩。桃源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上一篇 : 中国茶叶在中英鸦片战争中的沉浮
下一篇 : 历史古籍中记载的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