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之乡——余姚
发布时间:2013-02-26 00:00:00
发布时间:2013-02-26 00:00:00
余姚产茶历史悠久,茶史遗存丰富,演变传承有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饮、茶事、茶文化’’的主要源头,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从距今六千年的田螺山遗址人工栽培山茶属植物的发现,到汉晋时期瀑布仙茗的诞生,再到今天超亿元主导产业的形成,余姚茶业的演绎文化历史,也是中国茶叶发展史的浓缩。
余姚是中国文献名邦,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彦争辉,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和 “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美誉。自唐宋以来进士、状元、杰出人物辈出,在众多的名家中,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和黄宗羲被誉为“四先贤”,其中王阳明和黄宗羲被列入中国十大思想家。对于余姚茶事,历代大师级的人物留下文墨,虞世南辑录的茶事文章收在《北堂书钞》,王阳明有“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的名句,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记有更多余姚茶事,还写有《余姚瀑布茶》等诗作。余姚也因此被誉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
余姚是中国原始茶源头之一。1 9 7 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植物标本,樟科植物的叶片数量最多,堆积在干栏式居住处,显然是人工采集留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经专家学者研究考证,为最早的原始茶。多年来,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和典籍记载,由众多专家学者认同,原始茶符合远古社会的饮茶习俗。河姆渡遗址上还发现原始茶具,与后来茶壶很接近的“罐形盉’’和“圜底单把盉’’,而茶具是茶文化的载体之一。最新发掘的6 0 0 0年前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山茶属植物根,如果进一步得到考证证实,将改写世界原始茶起源史。
余姚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地之一。据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引《神异记》记: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四之器》标注时间为“永嘉中",据现存史料推算,余姚早在汉代时就有茶事,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为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最早出茶之地,也是全国茶叶最早产地之一。
余姚是中国名茶故里。《茶经》先后在“四之器”、“七之事’’、“八之出”三处写到余姚茶事,评价所产茶为上品。名茶“四明十二雷”系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所赐。“四明十二雷”、“丞相绿"是进贡朝廷的贡茶。据明代《浙江通志》等记载,在车厩岙一带,从元代到明万历3 0 0余年间,在车厩岙内设置制茶局,每岁入贡茶2 6 0斤,数量占浙江贡茶总量的一半。
余姚茶历史遗存丰富。余姚境内有众多的茶事遗迹、典故,道士山、丹山赤水、升仙桥、升仙山、第九洞天等。道士山瀑布岭是我国第一古名茶——瀑布仙茗的发源地,现存有古茶树、瀑布等自然遗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丹山赤水是道教用茶炼丹之地,由宋徽宗皇帝品尝名茶后亲笔题写的。升仙桥是刘纲、樊云翘夫妇饮用名茶成仙之地。位于陆埠镇十五岙内的化安山茶事碑,纪念了与“瀑布仙茗’’、“四明十二雷’’并举的化安山瀑布茶历史。
余姚茶文化扎根民间。从前余姚的姚北沿海地带,有慈善施茶的五十八个茶亭,并贯以不同的茶亭雅名。在河姆渡遗址的姚江岸边,至今还存有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的茶亭碑,碑文中记有当地人氏资助的田产,以保证施茶风俗连年不断。还有用茶当歌来传递青年男女的亲情,用茶订婚来象征婚姻忠贞不渝,形成了茶俗中别有讲究的婚俗。余姚的瀑布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明志、以茶养廉、以茶祭祀以及以茶施善,深入民间风俗,形成了淳厚的茶俗和民风。
历史悠久的余姚产茶史和活跃的茶文化,促进了余姚茶经济发展。19世纪后叶,余姚四明山是出口的平水珠茶主产区,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余姚天坛牌珠茶获世界金质奖,至今余姚茶叶在非洲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最受欢迎。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自1979年恢复创制以来,发展迅速,品牌效应日益凸现,先后获中国鼎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着名商标、浙江省优质名茶,并连续多次获中绿杯、浙江绿茶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获宁波市唯一的“十大地理区域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余姚市茶园面积6.1万亩,其中四明山腹地、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大岚镇拥有茶园2.5万亩,为全省茶园面积最多的乡镇。2009年预计全市茶产值1.57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亿元。为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2009年我们制订并出台了《余姚市茶产业提升规划》(2009-2013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3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发展壮大余姚瀑布仙茗茶产业;此外,还将注重茶事遗迹的保护与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中国茶文化胜利。
上一篇 : 中国茶文化之乡——长兴
下一篇 : “石亭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