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洱茶正本清源

发布时间:2011-11-09 00:00:00

2007兰州(三合一)会的尾声,剩下我等三个不同职业的茶人相约于小馆晚餐,席间,不谋而合感慨,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叶剑荣律师先发:“这下完了,普洱茶招惹了谁”云南普洱茶文化专家黄桂枢回应说:“茶不言语,又如何招惹人呢?”我道:“目前,普洱茶市场争天下,三大流派上演‘三国’戏,‘春秋战国’乱局已成,战火难停。以另外一个角度看,当下普洱茶被人化妆太艳也叫包装过甚,令人爱之恨之。”黄桂枢又说:“此情势乃是人造成的,断不能说是茶得罪人哦。”是啊,茶无言语,没有骂人,如何说普洱茶得罪人呢?应是商人撩起这百年沉默不语之滇国古茶。为普洱茶正本清源,回归价值,我将近年普洱茶之炒作历程公诸世人。列位茶客自有公论。

在2002的广州“茶博会”上,云南的宫廷普洱拍卖出了100克16万元的“天价”,随后的各种茶博览会上,更高的“天价”接连刷新。普洱茶原是少数民族边民粗瓷大碗中之俗品,天地精华,自然朴素。本世纪在珠三角茶市甫再现身,便进入高端市场运作,定下了高价位、高增值空间的姿态。原产地关于西南马帮、茶马古道、少数民族的传说,又给普洱茶平添许多发挥空间,自此普洱茶便铺天盖地的被人炒作。昆明正在流传着一个笑话,前段时间政府部门的“扫黄打非”行动,抓到了好几本非法出版物,竟然全部是介绍普洱茶的!姑且勿论传闻真假,翻开昆明的大小报刊,全部开辟了普洱茶专版却是事实。国内第一本介绍普洱茶的专业杂志《普洱》创刊号发行了,厚达几十页,官方公布的发行量居然号称一天5万本。《都市时报》记者李孟泽笑称:“市场需要权威,于是每过几天就冒出一个普洱茶专家。”

而普洱茶之所以可以如此的火热,头等功归功于茶市的拍卖玄机。拍卖、评选“茶王”,是普洱茶能够迅速增值的主要推广方式。近日《信息时报》提到,所谓拍卖,有“真拍”和“假拍”。“假拍”则不存在真的买卖,茶品也不是真的,一般是由卖家和拍卖行策划默契,只要由卖家付给拍卖行佣金,再有几个“买家”举牌应和即可,不用真的付钱买茶。可怜自然朴素的普洱茶在茶市刚兴起茶饼拍卖之时,就已被某些“策划大师”陷于不真不义,冤也!也还真有厂商用这种操作赚得了名声。2004年广州茶博会的“宋聘”就是一个例证。

即便“真拍”也有玄妙,拥守货源的卖家当然是实力雄厚的大茶厂,茶品供不应求,经销商只好低眉顺眼,背上整麻袋的现钞,赶早求着大茶厂多收点订金,心里才算踏实。平心而论,厂家卖茶,靠的是大销量,其实利润并不算高。茶一旦到了经销商手中,玩起了“击鼓传花”游戏,几个轮回,茶饼其实未曾出仓,价格已经腾空翻番,有如神助。大凡厂家要举办拍卖了,策划者必事先跟众经销商吹风,请各路大腕前来捧场,每每都是一锤落下,价飙新高,各得其所,大家乐哈哈。“这样经销商确是出让了部分利益,厂家乐赚得个面子,大家都得利。”2006年11月25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长征英雄纪念茶”拍出500万元的扶贫款,也是一种例证。

到了更大的层面,一些极具想象力的活动也让普洱茶迅速名闻全国。2005年的“云南普洱·瑞贡京城”活动,43位赶马人,带着120匹骡马,跨时5个月,途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北京。“马帮进京”在当下被称为壮观的行为艺术,参加“行为艺术”的茶商们,掏钱购买了马匹后,便可以让马匹驮上自家的普洱茶,跻身高尚行为艺术当中,只可惜那些骡马尚不知自己还有这等时尚的荣耀。

进京的“八千里马背驮茶”返回云南后,即以每筒(七饼装)1万6千元的价格公开发售。商家称,其中的1万2千元将用于普洱茶课题研究。到了2005年末,“滇茶进藏”的活动又开始了。进藏的队伍,由勐海、昆明、大理分别出发。这次组成的第一支“女子马帮”,当然没忘了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提供茶品的商家花几万元买得马匹,马帮沿途卖茶的利润用来给当地建小学校舍。茶商家出品参加马帮活动的“万片纪念饼”,一部分带上路途,一部分留下来销售。随之在2006年4月2日,由99匹滇马组成的马帮贡茶万里进京,从云南易武山出发,不知何故到了杭州雷峰塔下,马帮无声消散,于是人们戏说是马帮被白蛇吞掉了。但毕竟浩荡的行程和令人咋舌的交易金额,展示了普洱茶在当下特有的财富魅力,使普洱茶事活动达到了高潮。

眼球经济的炫光,诱使人们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日益剧增,茶价扶摇直上,三百余克重的一饼茶,动辄价值数万元。普洱茶文化作为茶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衍生出“普洱媒体”这一奇葩。《茶道网》记者日前通过网上调查的结果表明,现在全国有茶文化杂志24种左右,其中以普洱茶内容为主的杂志占13种以上,而云南本土就有10种。云南的普洱茶杂志都是在2005年到今年期间相继创刊,其中还包括以电视和网络为传播方式的杂志。至于引发许多DM杂志尚也阔论普洱茶则不在此列。由于普洱茶媒体的相继出现,自然需要不少对普洱茶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记者,于是普洱茶记者这一职业在这种潮流中适时出现,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简称为“普记”。与此同时,许多对普洱茶有长期研究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对普洱茶文化的传播中来,使得普洱茶媒体变得总体质量和水准达都有所提高。他们的正面引导消费者,在某些程度上纠正部分缺乏普洱茶常识的媒体记者对普洱茶产业的错误性报道,避免误导带来的损失。

兴盛的普洱茶市,曾遭到过两次由媒体引发的行业大地震。2001年11月,香港《壹周刊》的一篇《普洱茶毒台》的报道,指出普洱茶的一些发酵、储存不卫生,对身体有害。一时间,普洱行业严重震动,“市场几乎崩盘了”。凑巧的是,当广东掀起普洱茶热潮时,2005年被曝光的广东四会“猪圈里发酵普洱茶事件”,再次引发了普洱茶行情的强烈震荡,到后来有关媒体又大幅报道说事件纯属子虚乌有,呐喊正名。本来喝普洱茶就是为喝出健康,如此一来,谁还敢喝?真不知谁忽悠谁了。

普洱茶并没有招惹谁,而是一些商家和玄学大师,当然,也还有些“伪专家”在放肆忽悠广大茶客,把个朴实无华的普洱茶炒作成了金融投资新贵,只差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罢了。

笔者就普洱茶的荣衰进退做了一些调查了解。发现普洱茶当前确实面临着很多麻烦问题,如:炒货多于消费,伪品多过正品,需求量大于生产量,贴牌生产毫无节制,贩茶融资铤而走险,使得外地茶商和本地产地茶厂的矛盾越发严重,这正是普洱茶市场面临的麻烦。经销商热衷玩“击鼓传花”,高价买普洱茶并不是为了饮用享受,而是为了投机炒作。这边厢普洱媒体不停煽风点火,那边厢外地媒体不断曝光普洱茶的质量问题,卫生标准问题,使得外地茶商与产地的厂商产生了信任危机,可怜普洱茶一时间经历冰火荣辱两重天。

当普洱茶市甚嚣尘上之际,我们姑且退下,悄声问自己:何谓普洱茶?有人主张普洱茶的性质不属于黑茶,但它的成品茶外形色泽为黑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黑色的,那么普洱茶究竟属于中国六大茶类的哪一类呢?没有人敢真正的说明,也没有人真正地明示给消费者,因此又引发了茶界内一些专家争论普洱茶的归类,以往普洱茶都被认定为黑茶类,现在普洱茶火热了,一些专家开始对原先的归类提出质疑讨论,甚至提出普洱茶当在中国六类茶之外,一时间茶学研究界又热闹起来。报纸电视经常曝光普洱茶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卫生标准问题,但是普洱茶的加工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用什么的标准来规定、规范?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安心饮用呢?本人认为,普洱茶之所以让人们如此热爱收藏它,主要是因为普洱茶并无保质期限,只有“越陈越香”。在商家的眼中,这是没有风险的投资。收藏家则认为它是一种可藏可饮的古董,何乐而不为?但是国家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却不这么认为,食品总是要有个保质期才对,因此很有必要规定普洱茶的保质期限。最近,广州的《信息时报》做了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认为普洱茶应当标明保质期的占93.71%。

普洱茶并不讲究包装的精美,可以在马背上风吹日晒,吸取日月之精华,属于后发酵的茶叶,需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氧化,在这个自然发酵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微生物,过量了就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例如有研究曾报道过,茶饼内含的所谓“金花”已被验明正身,其实是黄曲霉菌落。因此食品卫生管理部门很有必要对普洱茶的卫生质量问题做出规定,让茶厂,经销商和消费者都有章可循,不再以讹传讹。

本文前面也提到了,普洱茶市的热闹有两个动力因素:投机者市场和媒体。目前市场存在严重的跟风炒作行为,茶商利用投机心理哄抬普洱茶的价格,夸大普洱茶的收藏年限,满街都卖“百年老普洱”,而厂家则见怪不怪,听之任之。顾客至上,任凭客官需要存储多少年的普洱茶,照样也能泡制出来。普洱茶的生产日期是由经销商来制定,茶品名称更是随心所欲。鲁迅夫人许广平收藏的清宫普洱茶膏饼推出后,普洱茶的伟人相继出现了,太空将军,清太宗,康熙,雍正,乾隆甚至连慈禧太后也被请出来了,诸葛亮,嫦娥,四大美女等等,中国第一茶饼,普洱茶哥德堡号,普洱茶马拉松、西藏高僧秘传普洱、普洱申奥第一茶、海峡、高原等等,满天繁星,都是普洱茶的天下。

普洱茶产业的喷井现象,反令茶企、茶商、茶客都感受到莫名危机,特别是个别大品牌大公司毫无节制的贴牌乱市现象,导致了整个普洱茶市的混乱。这正恰恰说明了规范普洱茶的生产与存储,维护茶系形象,保障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了。

笔者认为要让普洱茶在荣衰颠簸的市场中还能保留价值,让普洱茶不会为这次的兴衰而退出市场,主要措施在于,第一:要从正面的角度去推广,所谓的正,就是正的茶产地,正的茶品种,正的茶工艺,正的茶品风格,云南产地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做一个规划,大家商议出个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对于普洱茶的收藏属性,要向消费者说明茶叶的自然属性,对收藏的概念要符合科学。在包装要求上要符合食品卫生规范,不能笼统地一言蔽之“越陈越香”。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笔者看法:

首先关于半成品及原料的储藏地点,笔者则认为,最合适是在云南,而不是在高温潮湿的广东和港台沿海地区,这就是我们这次在兰州茶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滇藏”概念,最能现出原产正宗之概念。只有云南的茶厂承担了存储责任,由茶厂标明收藏入库年份,出库年份,由厂家保证存储环境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普洱茶的年份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在云南原产地的存储时间属于后发酵工艺期,类似酒类的窖藏期。从出仓之日起成为可以销售的成品茶,食品质保期2年也从出仓之日算起。如此一来湖南普洱、四会普洱、广西普洱、江西普洱自然会另寻出路,再也不敢冒称云南普洱。社会炒家也不敢说堆在床底下的茶饼是越陈越香了。此举是为正本清源也,陈年普洱的价值自然得到承认,利益归于云南的厂家,同时云南茶厂也须承担起食品安全保质期的责任。换个角度,设想茅台酒,蒸馏之后马上装瓶进入流通市场,任由各路炒家在家中存储,然后各自贴个标签“百年陈酿”,你敢喝吗?只有原产地酒厂窖藏才能产生陈酿价值,这也是陈年普洱茶的必由之路。

其次,关于茶品的收藏,借鉴收藏字画工艺品来说,人们主要是讲究藏品的材质、年代以及艺术价值。笔者认为普洱茶的收藏,同样是这个道理,应该注重的是茶叶本身的品质,茶品的文化属性和外包装的艺术内涵,这样才是收藏好普洱茶的要点。最近《羊城晚报》报道说:目前收藏普洱茶强调其品质,具体有两个方向,一是名厂特别的纪念饼,二是常规主流标杆的产品。我想道理是一样的。

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具有三大优势,其一,保健功能突出,其二,茶文化内涵深厚丰富。其三,品质特性越陈越香。因此优质的普洱茶是不会因为投机市场的转移,或者媒体的混乱报道而湮灭的。投机市场上存在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无节制贴牌的情况,有待规范。对于不良商业媒体的轮番炒作,夸大其词的误导,以及非法出版物的鼓噪,寄希望于政府管理部门严加治理清理,同时要制定明确的适用技术标准,用以规范普洱茶的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茶本质朴,人心浮躁。只有成熟的市场才能回归普洱茶朴素自然的价值,普洱茶从投资新贵的神话回归到绿色食品之后才能够越陈越香。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