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06-04 00:00:00

【颁布日期】2007-12-28
【实施日期】2007-12-28
【有效性】有效
【全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好“十一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早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鲁政发〔2007〕20号)精神,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提出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层次不高、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等,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至2006年底,我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比重为3.41%,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2.91%。但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2.32%,其中第二产业仅占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2.11%;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的1.36%。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4.6:49.7:35.7,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通讯与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器械与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与交通设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产业集中度较低,主导产业不明显,2006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仅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超过了10%,六大临港产业中的冶金、粮油加工、浆纸、能源所占比重分别为8%、5%、2%、3%。第三产业培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不大、不强,产业链短,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反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看,我市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基础薄弱。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远远低于全省26.2%的平均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基础性研究薄弱,科研设施落后,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产业化前期成果孵化、中间试验等环节的投入匮乏。四是生产力布局不够合理。全市园区特色不明显,功能定位不明确,资源整合与配套不完善;同时新上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海岸线不足10公里的地带,向腹地特别是两县延伸不足;市域内工业发展的东西差距正在呈扩大趋势,2006年两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35%,比2000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两县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为32.9%,低于沿海两区及开发区37.3%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进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备条件。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为我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重要依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发展,为早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其实质就是实现“三个跨越”,即在综合实力上实现跨越,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发展阶段上实现跨越,加快由传统农业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构建山东半岛新兴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临港产业区,推进向工业化更高发展阶段的跨越;在发展模式上实现跨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这三个跨越的关键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只有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赶超全省平均水平,跨入先进行列。我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已明确了城市定位,就是要努力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临港工业和海滨旅游业发达的阳光城市,这也必然要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做好文章,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为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国家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为遏制投资过快增长,采取了土地、信贷和环保、节能、安全准入“两个闸门、一个门槛”的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新的行业准入政策,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对新建、扩建热点产业项目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审批权限上收,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对项目的实施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出台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政策,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特别是近几年,省下达我市建设用地计划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造成了项目落地难。国家宏观调控以来,各大银行都采取严格措施控制信贷投放,新增贷款规模受限,且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2008年国家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面对资源瓶颈、环境压力的严重制约,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结构不优化,不走节能减排的路,不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就难以得到有效改变,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适应宏观调控形势,结合日照实际提出产业发展重点和导向,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产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据测算,我市2008年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进入发展新阶段后出现的新矛盾和应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环节,实质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既是应对挑战,也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大型跨国公司,进一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注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切实维护产业安全;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引进来”和“走出去”;要继续发挥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培育以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深入发展,现代产业国际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重组,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全面“入世”和向全球开放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与国际社会接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为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遇。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全面展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地区各自为政的发展向区域内外合作、整合与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这就要求我市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并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按照全省“一体两翼”的总体部署,鲁南经济带的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鲁南经济带东依半岛城市群,西拓陇海沿线腹地,南联淮海经济区,北接省会经济圈,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日照作为鲁南经济带唯一的港口城市,是鲁南对外开放的窗口、门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日照综合优势,加快日照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强化日照对鲁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鲁南经济腾飞,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实施四大战略,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着力抓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构建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早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到2010年,主要目标是: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1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500元。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9∶54∶37,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综合旅游业为先导,冶金、化工、能源、装备制造、浆纸、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商贸流通、金融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继续加强。林牧渔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农业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0%。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9%。全市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先导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港口物流、金融、贸易、文化、体育等服务业不断壮大。
  港口综合效能更加显现。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加快发展原油、矿石、木材、煤炭等散杂货业务,到2010年,将日照港建成与东方桥头堡相适应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62个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150万标箱。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新建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中心10家,达到16家;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30家,达到40家。
  节能降耗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成效显著。全市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耗能指标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23%。单位gdp取水量降低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5.43万吨以内,年均削减4.68%;全市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再生水利用日能力8万吨,形成cod年削减能力0.96万吨;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30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7.4万亩。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外贸增长方式得到有效转变,出口年均增长15%,进口年均增长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0年,工业品出口比重达到60%,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15%以上,加工贸易年均增长25%以上。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开展,主动接轨青岛、融入环渤海、对接长三角,服务于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领域,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确保农业持续增效,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坚持以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全面落实各项种粮鼓励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点在莒中平原、莲北平原、204国道以西建设我市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90万吨以上。二是根据山区丘陵面积较大的特点,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果品、瓜菜、食用菌、花卉、桑蚕、黄烟、药材等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重点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三是壮大畜牧业。加大对规模化饲养和养殖小区的扶持,加快生猪、家禽、奶业、肉牛、特种动物产业发展,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四是提升水产业。加快发展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稳步发展涉外渔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实现全市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林业生产。保护名木古树资源,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加强用材林基地建设。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的思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及风险防范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进一步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是继续引进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通过引进联合、改制改造等方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强势农产品出口企业。到2010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0家、市级龙头企业80家。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户逐步进入产业链经营或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合理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小段定额、收益分红”的股份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到2010年,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联合社、专业联合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00个,带动农户55万户,使全市6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购销。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品认证标准,加快产地认定和终端产品质量认证,逐步实现与国际认证标准的接轨。四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出口目标市场国或地区申请注册商标、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创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五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域集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集中。积极发展果产品、花生制品、畜禽产品、海产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每个区县争取培植3-4个农业主导产业。
  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下大气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搞好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拓宽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自愿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综合旅游业为重点的先导产业,努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挖掘利用我市资源,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围绕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环保产业等领域,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海洋产业。充分利用与山东青岛海洋科技合作的平台,围绕海水养殖、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产业,开展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培育海洋生物产业,以优质高效抗逆为目标,选育一批海水养殖新品种。加快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进程,开发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着力培育海洋生物企业。积极推进海水综合利用。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开发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海水预处理技术、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装备,支持热法、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建设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扩大海水利用产业规模。
  生物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发展基因药物、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现代中药等。鼓励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产业化。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成果,建设生物育种基地。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建设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程,加快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发酵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应用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制造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与济南、青岛等软件产业园区、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软件外包业务,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光电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鼓励发展液晶、等离子、光学投影和反射式微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重点发展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件和敏感器件及环保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引进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产品。培育发展数字化音视频产业,努力开发下一代高密度激光视盘机等新型家庭数字娱乐产品。大力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电子设备制造向高端、成套方向发展。支持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推广现代设计、先进加工、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新材料产业。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鼓励开发和积极引进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所需的多晶硅材料、单晶硅材料、硅及锗硅的外延材料和封装材料,加快发展平板显示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支持半导体激光器材料、激光晶体材料、光纤维体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传感材料、绿色电池用关键原材料等的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用高纯硅材料、燃料电池新型催化剂和电解质膜、储氢材料等。
  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成套可再生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高热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的新型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化发电。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备。积极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以氢能燃料电池为重点,鼓励发展氢能。
  高技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技术服务等发展,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积极引进和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支持发展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培育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推动传统媒体拓展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大力培育技术服务业,重点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的建设,改善服务设施和手段。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设计、制造水平。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作。
  环保产业。大力提升环保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化能力,重点发展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等关键技术;开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开发大型环保装备和仪器设备,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引进、应用和产业化,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环保高技术企业。开发并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健康养殖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农产品转化升值技术等。围绕“十一五”节能目标,加快研发和应用重大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在工业污染源防治、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固体废物处理等经营活动领域实行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运营。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两港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码头、铁路、公路、仓储等综合运输设施,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围绕日照港“四个中心、七个基地”的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建设市域内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面的物流结合点及综合物流园区,力争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形成相互衔接、配置优化的集疏运体系。
  加快港口建设。积极推进中港区护岸、西区三期码头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岚山港区液化品作业区码头工程建设步伐,适时开工建设西区焦炭码头、岚北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工程和石臼港区深水航道改扩建、岚山港区西突堤10万吨油码头、石臼港区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港口的改扩建工程,通过对现有泊位、航道等港口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提高港口利用效率和通过能力。大力开拓市场,拓宽港口腹地,加大集装箱运输市场培育,充分发挥日照、青岛两港合资合作经营集装箱的优势,努力开辟新航线,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增强日照港的综合竞争力。
  完善以港口为支点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公路,建设长春至深圳莒县段、日照至潍坊、岚山港至临沂等三条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77公里。铁路,对新菏兖日铁路实行电气化改造;争取建设坪岚铁路复线,理顺坪岚铁路管理体制;协调推进菏兖石铁路西与陇海线、东与胶济线的互通连接,实现沿海铁路的相互连通,形成区内互通、对外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加强与半岛城市群其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建设黄岛至日照、日照至连云港至盐城铁路。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在石臼港区和岚山港区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规划修建香港路和岚山疏港中路,提高城市通达度,完善桥头堡物流功能。市内交通,优化城市内部交通,加强城市综合路网建设,加快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5720公里,70%的县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40%的乡道达到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实现市区与县城全部由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相连。
  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在岚山区巨峰镇利用铁路编组站以及连接两港的疏港公路等条件,规划建设日照市综合物流园区,形成辐射鲁东南及周边地区的物流集散基地。搞好日照港物流园区、岚山港物流园区、日照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岚山国家级木材贸易物流园区、南方家园物流园区建设。争取设立保税物流园区,进而探索以保税与港区联动的形式,设立保税港区。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促进物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稳定的物流产业结构。加强港港、港企合作,重点发展集装箱和原油、矿石、煤炭、散货等运输和铁路班列定向运输。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扩大运输能力和范围,提高港口、铁路、公路通达深度。加快公路车辆升级换代。争取增开日照至上海、西安、武汉、广州、哈尔滨等全国主要城市的客运列车和运输线路,进一步提高城市的通达度。加快海洋运输业发展,引进大型航运集团,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开辟海上旅游客运航线,增加旅游客运能力。
  大力发展综合旅游业。要坚持发展大旅游的理念,把旅游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按照政府指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海滨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0亿元,旅游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以百公里海岸旅游开发为重点,搞好滨海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太阳城旅游度假区、大沙洼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加强滨海岸线资源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精心开发,打造精品。加快推进民俗旅游村改造提升,抓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六证一牌工作,普及推广双高民俗户建设,增加文化内涵。做好涛雒水乡古镇旅游项目的规划、策划、创意及招商工作。整合提升五莲山、大青山、九仙山、浮来山等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各类档次、各具特色的旅游接待设施。开发旅游精品,推动具有日照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合作活动,建立旅游协作机制与网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游客互动。
  (三)努力壮大一批主导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时期,要依托港路、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培植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冶金、化工、能源、装备制造、浆纸、食品加工等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力打造半岛新兴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我市产业综合竞争力。
  冶金。充分发挥日照港深水矿石码头的优势,建设冶金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年产2000万吨的临海钢铁精品基地。到“十一五”末争取达到1500万吨,“十二五”前期争取达到2000万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嫁接,重点发展高级热轧薄(卷)板、冷轧薄板、宽厚板(含船板)、h型钢、镍铁合金板材、彩涂钢板等特种产品。加强冶金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形成炼焦、炼钢、板线材、深加工制造(如船舶制造)等前延后伸经济合理产业链,形成炼焦、废气发电、炉渣综合利用等低排放的循环经济体系。
  化工。依托我市国内外一流的原油码头和丰富的临海资源,着力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等方面取得突破。规划建设石化工业专业园区,按照运输、仓储、炼厂、后续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大型石化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同时积极扶持岚桥沥青、晨曦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形成在国内较有影响的石化工业基地。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海洋化工,整合现有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专业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
  能源。加快电源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华能日照电厂二期工程,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积极推进岚山超超临界电厂建设进度,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66万千瓦。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完善提高500千伏电网主网架建设,加强220千伏送电网和110千伏高压配电网建设。规划建设5座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逐步建成以华能日照电厂、岚山超超临界电厂和500千伏日照站为主供电源,以220千伏为骨干送电网架,110千伏为主要配电网的现代化电力网络。
  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大力发展以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电气设备制造为支撑的制造业。继续加快威亚现代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加快汽车模具、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发动机基地。加快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壮大五征飞碟集团等一批机械制造业,大力发展客车、特种专用车、四轮运输车等系列产品。着力培植大中型砻碾组合米机、五金工具、精密锻件、电子配件、锯片、摩托车等骨干产品。船舶。充分利用港口和岸线优势,引进国内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建设大型造船企业集团,尽快形成造船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修造船坞,优先发展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冷藏船、远洋捕捞船、游艇、赛艇等产品。逐步形成以造船为主、修船为辅、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船舶修造基地。
  浆纸。加强先进技术、装备、工艺、管理的引进与应用,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走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生态和环保的浆纸产业。重点推进森博100万吨阔叶木漂白硫酸盐商品浆和华泰浆纸等项目建设,加强上下游产业、产品的招引与建设,发展配套企业,推进制版、印刷、包装等项目,把我市建成生产要素集中、关联产业集聚、浆纸产业链条长的起点高、耗水低、高效环保、规模效益显著的全国重要的浆纸一体化基地。
  食品加工。重点发展以大豆精炼油、色拉油等为主导产品的粮油加工业,培植黄海粮油、新良油脂、邦基三维油脂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中纺日照粮油加工及物流仓储项目的实施进度,快速膨胀大豆的加工能力与规模,到2010年,大豆、花生等油料的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植物油炼制能力达到150万吨,成为中国北部沿海重要的油脂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到2010年,水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改造提升以面粉为主的粮食加工水平。加快制糖业的发展,到2010年,形成年加工40万吨原糖生产能力。着力发展酿酒、茶叶加工、果蔬及畜禽加工等优势产业。
  纺织服装。根据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产品设计水平、质量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高档面料、高支纱、地毯、绗缝抽纱制品等优势产品。
  建材。把建材行业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大量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泥等结合起来,打造建材行业的生态企业。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轻质建材等优势产品,加快大型旋窑水泥项目进度。进一步整合大理石板材加工生产,突出发展规模化、集约式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木制品加工。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及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来料来样加工业务,重点发展以家具制造为主导的木制品加工业,开发生产高密度板、复合模板、木地板等系列家具及装饰用品。
  (四)加快商贸流通、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培育服务城乡、面向周边的商贸流通中心。推进大型商贸流通中心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专业市场、综合商厦、特色商场、大型超市、连锁店、便民店等多层次的现代商贸格局,建设购物街、旅游商品街、小商品街、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搞好奎山汽车商贸城、安东卫海货城、莒县大渔水产、太阳城市场、观海苑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整合提高钢铁、煤炭、粮油、汽车、建材、水产品、茶叶、果蔬、花生、旧货交易、租赁等市场,运用电子信息化技术,构筑网上交易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期货市场。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培育发展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经营的大型商业集团和综合商社。创新市场开拓策略,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提高餐饮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宾馆餐饮示范企业。
  金融业。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扩大金融开放,促进金融竞争,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加快银行业机构引进、设立、改造和重组步伐,争取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来日照设立法人分支机构。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业龙头,做大做强日照市商业银行,争取用3至5年时间将日照市商业银行发展成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使之成为日照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窗口。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争取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自主创新能力,丰富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大力培植资本市场,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推动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保险市场。
  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整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房地产开发规划,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引导,实现房地产集中连片开发,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实现房地产健康发展。继续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市区重点区域的商居开发和城中村的改造。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设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
  会展业。认真搞好沙滩节、茶博会、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五莲山杜鹃花节、岚山海货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积极开发海洋经济科技文化、水上休闲等国际性节会活动,构建区域性会展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展览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搞好会展人才的引进和专业培训,培育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会展业主体,推动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和集团化进程,培育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会展品牌。
  社区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资助、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就业服务、便民零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信息咨询、慈善互助、养老托幼等,推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和网络化经营。深入挖掘社区服务就业潜力,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现代经营服务方式为基础,凝聚和带动公益性和中介性项目,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服务。
  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印刷业、图书发行业、广告业、文艺演出业等产业,积极开发体现日照历史文化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市区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大型图书商城和文化产品一条街。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发展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特别是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影视文化产业等,把旅游、体育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不断挖掘和丰富海洋文化、太阳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体育产业。以举办水上运动会和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水上运动之都”。大力开拓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引导和鼓励社会兴办各类健身娱乐俱乐部;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鼓励各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和表演;加快培育体育训练服务市场,为运动人才的有偿输送、交流和转会提供综合服务;大力发展体育技术中介服务和信息咨询业,推进体育技术成果转让和应用。
  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经纪代理、广告策划、工业设计、就业和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促进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逐步建立起为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服务的信息咨询服务业。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与政策
  (一)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工程,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海洋工程等领域为重点,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专利申请数量,重视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到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占10%以上。加大专利技术的实施力度,采取风险投资、贷款贴息等措施,推进专利成果的产业化。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重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进行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加快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鼓励企业深化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省水产养殖研究所等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产业化;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积极争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建立科研机构和研发基地,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大学科技园由教育资源优势向科研优势转变,使之真正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围绕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中试基地。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应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并纳入各级政府的责任考核体系,逐步提高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二是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落实有关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担保、贴息、发行企业债券和税收优惠等金融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高技术产业成长。用足用活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重点企业占3%、一般企业占1%的要求,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在按规定实行100%的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把税收抵顶、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加快建立和完善创业资本投入、运营、退出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公司,鼓励各级各有关部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业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落实有关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主板和中小板市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到201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5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在冶金、浆纸、化工、船舶、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行业,集聚一批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以学校培养为基础、企业培训为主体、各类培训基地为依托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健全和规范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的群众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机制,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来日照工作或兼职,广泛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者和高科技人才来日照发展,大力吸引海外留学生和各方人才来日照创业。
  (二)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引进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总量结合起来,通过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我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深入研究欧美产业、资本转移的特点,盯紧日韩港台等招商区域,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华人大企业的亲情、友情联络,着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的高精尖项目,鼓励跨国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承接江浙沪闽等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积极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努力争引“国字号”、“中字号”及大型民营企业,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重点推进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招商,促进全市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宏观引导、政策倾斜、服务支持,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效益、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加工制品,提高加工贸易深度,延长价值链,减少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资源性初级产品出口;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升出口商品的档次和质量,按照“培植一批、壮大一批”的思路,培育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和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开拓出口市场,提高对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独联体等市场出口比重。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推动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承揽境外工程项目,继续巩固日韩等传统劳务市场,积极开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拓宽外派劳务领域和方式;推动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鼓励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等优势行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带动国产设备和零部件出口;加快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鼓励企业在铁矿、木材等能源和短缺资源领域开展合作开发;鼓励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较大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拓宽境外融资渠道。
  (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突出抓好节能减排。一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能耗审计制度。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各项政策,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列入国家明令淘汰关停的生产能力,一律不得进行出租、转让、出售或异地转移生产,着力抓好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到2010年,关停年产5万吨以下麦草浆、5000吨以下酿酒、10万张以下皮革生产线和20万吨以下水泥立窑生产线,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4.3立方米以下焦炉。二是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1.7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030处,年产沼气3150万立方米,适宜地区30%以上的农户、20多个畜禽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沼气能源。到2010年,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节能技术、节能装备和节能项目。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日照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新上项目、技术改造、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都要立足于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落实《日照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培育5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和24家循环经济型企业。二是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实施电力、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市直接利用海水30亿立方米/年。积极支持农业节水灌溉。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力争“十一五”末实现节水器具的全覆盖。三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开展“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突出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争取到2010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10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四是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流程模式,实现城乡垃圾处理设施的共享。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和供热,发展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加大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一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供应土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建设项目用地。对于禁止类项目和未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行业准入门槛的允许类项目,不予安排用地。对于限制类项目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审批。二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规范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存量用地,合理配置新增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决清理闲置、低效土地,建设用地2年不开发的一律收回。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容积率高于工业项目社会平均容积率的,优先按规定减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引导中小企业使用标准厂房。
  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搞好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调查,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突出抓好造纸、酿造、印染、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污染防治,加强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我市淮河流域重点工业水污染治理规划项目。加大对沭河、洪凝河、崮河、付疃河、绣针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确保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全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区的划定,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界牌。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外排废水标准和稳定达标率。二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推广洁净煤技术,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快脱硫工程建设,新上燃煤电厂必须有脱硫设施,已有电厂、热电厂要建成脱硫设施。水泥等重污染行业要进行除尘技术改造,港口散货码头要尽快实施粉尘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行封闭化作业,减少粉尘排放量。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在线监控,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到2010年,全市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十一五”期间,全市投运脱硫机组486万千瓦,其中新建燃煤电厂同步投运脱硫机组396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2.86万吨。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制定《日照市加快清洁生产工作意见》,培育发展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提高审核质量。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抓好20家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环境清洁、经济效益显著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科学合理使用农村肥料、农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力度,逐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四是搞好生态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做好土地整理开发与复垦。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逐步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实施90万亩规模化、生态化海水养殖工程,改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化工程,重点抓好荒山、荒滩、荒地造林、沿海防护林和平原农田林网建设。五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依法限制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县,停止审批有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生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禁止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
  (五)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把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提升产业聚集度,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及措施,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增强吸纳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能力。
  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必须搞好载体建设。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在日照临海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实行产业集中布局,立足于鲁南经济带各市联合共同开发,着力构筑临港产业体系。规划范围覆盖岚山区、日照经济开发区以及东港区的全部地域。重点打造钢铁及配套产业、能源、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浆纸制造、造船、水产及食品、木材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物流仓储加工产业等“十大功能板块”,从而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工业区、港区、城区、物流区有机融合的山东南大门“黄金产业带”。
  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一是优化临港工业空间布局。围绕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的目标,以培植壮大机械装备、冶金、能源、浆纸、石油化工、船舶等主导产业为核心,积极推动大项目及其关联、配套产业建设。积极加强与鲁南经济带区域合作,为临港工业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明确县域经济产业定位,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按照“集约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发展目标,明确各区县产业发展定位,强化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园区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东港区,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港口经济、高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培植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形成以海洋生物、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将高新区建成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新城区。岚山区,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粮油加工、能源、海洋产业;岚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冶金、石化、能源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基地。莒县,重点发展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造纸等主导产业;莒县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的培植壮大,走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拉长产业链。五莲县,重点发展车辆制造、石材建材、针纺、生物技术、手工工具、塑胶制品六大主导产业;五莲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纺织、生物化工等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以车辆制造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链。日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船舶、浆纸、能源、粮油加工等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特征鲜明、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群。研究建立各区域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制定省级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并报市政府审批,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优化城市服务业空间布局。选择适当位置建设日照中心商务区,留足滨海岸线一带人居、生活、旅游、商务、休闲等行业发展空间,加快形成行业相对集中,分工合作有序,规划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市区北部沿海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重点开发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依托港口与交通干线,制定高标准现代物流规划,以建设规模化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为载体,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六)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实施《日照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导全市各种产业科学优化配置,引导全社会投资方向和招商引资活动,为制定和实施土地、财政、金融、环保、城市功能区、产业发展、资源供给等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各区县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目录》标准。
  对列入鼓励类目录的项目,经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后,各相关部门要给予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应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规模。税务部门要切实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外商投资项目采购的国产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规划、国土、建设及公用事业等部门要优先保证用地需求和其它生产要素需求。
  对列入限制类目录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国土、环保、规划、建设、安监、质监、消防等部门,严格行业准入,禁止审批、核准和备案新建项目;同时,对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凡违反规定者,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对列入淘汰类目录的项目,禁止投资。各区县、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按规定限期淘汰。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土地部门不得供地;在淘汰期限内价格主管部门可提高供电价格。对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对不按期淘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其产品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吊销其排污许可证,电力供应企业要依法停止供电。对违反规定者,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七)正确发挥政策与市场导向作用,认真搞好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支持。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金”互动对接机制,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和中小企业项目,通过政府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保持企业合理增加流动资金贷款。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合理开展资产经营、资本运营。加大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导,统筹全市节能减排、高技术产业发展、应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财源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项资金,并逐年视财力状况适当增加,采用项目贴息或无偿补助的方式,重点用于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培植,全力推动、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的要求,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建立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库,项目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坚持每年筛选论证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调度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建立产业招商工作机制,把招商引资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一个产业一套班子,定向招商。对重大项目,从项目洽谈到建成投产,实行市级领导全程挂帅,全程跟踪推进。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小组的领导作用,在政策支持、资金配套、项目用地、建设和保障条件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改善投资结构。通过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耗过高、生产能力过剩以及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按照规定从严控制或限批。加强对项目审批、土地、信贷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完善项目建设程序,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项目、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项目、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用地;禁止向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项目、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项目供地;严格控制产业政策限制类的项目用地。
  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资源向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行业配置,实现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化、高技术化、高洁净化产业转移,促进有关产业、行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源配置政策,禁止向“两高、一资”行业配置生产要素,降低落后产业和产业中落后部分的比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水平。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与要求,研究制定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关政策措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扶持发展的项目和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项资金的使用;研究、分析结构优化升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实施。
  建立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制。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主管部门和有关区县,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明确。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把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本《意见》,制定行业具体实施意见,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认真实施。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指标评价考核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指标的制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细化指标控制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各园区要根据产业调控指标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更新改造和功能置换标准,定期评估产业能效各指标实现情况,建立落后工业企业和落后项目评价与退出机制。市发展改革委每年编制产业结构调整评估报告;市统计局每年编制产业结构调整监测报告,定期公布执行情况。市政府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执行目标任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落到实处。

日照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