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中原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6-04 00:00:00

【颁布日期】2003-10-17
【实施日期】2003-10-1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绿色中原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确立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中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2003]20号),制定本规划。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绩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省现有有林地2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9.83%,活立木蓄积量1.32亿立方米。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长江及淮河流域防护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外资造林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近5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09万公顷,16个县(市、区)达到河南省县级平原绿化高级标准。
  2.资源保护不断加强。全省共制定林业地方法规和规章11件。建立各级森林公安机构220个,木材检查站100个,森林专业消防队63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53个。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7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2%。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林业严打专项斗争。加强了木材采伐限额和林地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年均低于0.05‰。2002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69.6%。
  3.林业产业初具规模。全省现有速生丰产用材林24.66万公顷,蓄积量978万立方米;经济林93万公顷,年产量38亿公斤;每年完成大田育苗2.5万公顷,花卉面积达到2.13万公顷。有大中型木材加工企业210家,人造板年加工能力72万立方米。一批林纸一体化项目相继开工。建立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旅游区77处。2002年全省林业总产值189亿元。
  4.科教兴林成效明显。“九五”以来,全省共培养林业大中专毕业生9000人,有78项林业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选育林木良种110个,引进新品种250个;共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319项次,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林、示范园、示范点4000处。全省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5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全省有林地面积列全国第20位、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18位、森林覆盖率排在全国第21位;人均有林地面积0.02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52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和1/7;林地利用率低,荒山荒地面积大,沙化治理进度慢,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全省林业产值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3%,速生丰产林只占用材林的11.47%;经济林结构不合理,产品优质率不足30%;木材综合利用率只有57%;干鲜果品贮藏保鲜率不足15%,经济林产品加工率仅为3%。
  3.林业体制转轨缓慢。森林分类经营尚未启动,林业产权落实不到位,林权证发放率不足15%,林业经营机制不灵活,还有1/3的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经营困难。
  4.林业建设投入不足。天然林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在我省实施范围仅为应实施县(市、区)的1/4;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
  二、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公益林,大力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全社会办林业;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中原,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1.目标
  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其中到2010年(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年度,实际为2008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以上。
  2.任务
  (1)到2020年全省新增有林地200万公顷,其中到2010年新增有林地140万公顷(2003—2008年新增有林地100万公顷)。
  (2)到2020年全省林业产值当年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到2010年林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4%(到2008年林业年产值达到480亿元)。
  三、建设重点
  按照与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衔接、结合河南林业实际和确保目标任务在规划期内能够实现的要求,在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区和长江、淮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其沿线、小浪底库区、黄河故道区等生态地位重要的区域,建设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沙区和平原“四旁”闲地,规划建设一批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任务;产业发展以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省林业建设重点工程是:
  (一)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2001—2010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13.3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46.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6.6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退耕还林22万公顷。2003—2010年需完成退耕还林91.3万公顷。其中,2002年嵩县等102个县(市、区)25.3万公顷;2004—2008年林州等县(市、区)46.9万公顷;2009—2010年西峡等县(市、区)19.1万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对划入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范围的270.15万公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保护。
  实施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2001—2010年在黄河流域的栾川等15个县(市、区)和26个国有林场,对已列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范围的88.69万公顷的森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进行保护。分流安置国有林业企业富余职工4179人。造林15.74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3.26万公顷,飞播造林2.48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封山育林1.5万公顷,飞播造林2.48万公顷,分流安置富余职工3943人。2003—2008年需封山育林8.82万公顷,分流安置富余职工236人,2009—2010年需封山育林2.94万公顷。
  规划实施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2004—2010年在长江及淮河流域和太行山等重点地区40个县、38个国有林场,对95.01万公顷的森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进行保护。其中,2004—2008年实施保护65.01万公顷;2009—2010年增加保护面积30万公顷。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进行补偿和保护。启动日本政府贷款“河南黄河中上游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
  (三)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
  1.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南阳、信阳等11个市的92个县(市、区)。2001—2010年造林50.5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89万公顷,封山育林13.00万公顷,飞播造林4.67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人工造林5.07万公顷,封山育林0.33万公顷,飞播造林0.07万公顷。2003—2010年需造林45.0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7.82万公顷,封山育林12.67万公顷,飞播造林4.6万公顷。2003—2008年内乡、新县等县人工造林20.86万公顷,封山育林9.5万公顷,飞播造林3.5万公顷,2009—2010年西峡、商城等县人工造林6.96万公顷,封山育林3.17万公顷,飞播造林1.1万公顷。
  2.太行山绿化工程。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个市的20个县(市、区)。2001—2010年造林15.1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19万公顷,封山育林6万公顷,飞播造林2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人工造林2.15万公顷,封山育林2.82万公顷,飞播造林0.96万公顷。2003—2010年需完成人工造林5.04万公顷,封山育林3.18万公顷,飞播造林1.04万公顷。其中2003—2008年辉县等县(市、区)人工造林3.79万公顷,封山育林2.39万公顷,飞播造林1.04万公顷,2009—2010年辉县等县(市、区)人工造林1.25万公顷,封山育林0.79万公顷。
  3.商标准平原绿化工程。2001—2007年,全省105个平原、半平原和部分平原县(市、区)造林48.69万公顷,全部达到河南省县级平原绿化高级标准。2001年已有16个县(市、区)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2003年内黄、清丰等18个县(市、区)达标,2004年长垣、获嘉等22个县(市、区)达标,2005年汤阴、滑县等31个县(市、区)达标,2006年浚县等12个县(市、区)达标,2007年潢川等6个县(市、区)达标。
  4.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沿线绿化工程。涉及南阳、平顶山等10个市的31个县(市、区)。2003—2008年,在丹江口水库周围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个县(市)人工造林21.3万公顷,飞播造林1.42万公顷,封山育林7.77万公顷。在引水干渠两侧营造721.15公里长的防护林带,每侧50米,造林0.72万公顷。在防护林带外侧,每侧营造2公里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28.8万公顷。
  5.通道绿化工程。涉及全省所有的铁路、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专用公路和河流。2001—2010年绿化通道9.84万公里,造林12.59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2.39万公里。2003—2010年需完成7.45万公里。其中,2003—2008年完成5.44万公里,2009—2010年完成2.01万公里。
  6.环城防护林工程。包括郑州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全省18个省辖市环城防护林工程。2003—2008年规划建设面积4.9万公顷。
  7.小型公益林工程。涉及桐柏等30个县(市、区)。2002—2020年营造小型公益林7万公顷。2002年已完成造林0.33万公顷。2003—2020年需造林6.67万公顷。2003—2008年在桐柏、泌阳等县(市、区)造林2.5万公顷,2009—2010年在商城等县(市、区)造林1万公顷;2011—2020年在确山等县(市、区)造林3.17万公顷。
  8.水土保持生物治理工程。涉及洛阳、三门峡等12个市的66个县(市、区)。2001—2020年造林7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0.7万公顷。2003—2020年需完成6.3万公顷。其中,2003—2008年在宜阳、渑池等县(市、区)造林1.75万公顷;2009—2010年在确山、商城等县(市、区)造林0.7万公顷;2011—2020年在林州等县(市、区)造林3.85万公顷。
  9.邙山岭绿化工程。涉及郑州和洛阳市的5个县(市、区)。2003—2010年完成建设任务10万公顷。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4.1万公顷、经济林3.2万公顷、用材林2.7万公顷。2003—2008年在荥阳、偃师等5个县(市、区)造林7,45万公顷;2009—2010年在孟津、巩义等5个县(市、区)造林2.55万公顷。
  10.小浪底库区绿化工程。涉及洛阳市的2个县和济源市。2003—2005年在新安、孟津、济源人工造林12万公顷。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
  2003—2010年完成内乡宝天曼、信阳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太行山、伏牛山、罗山董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省级森林,野生动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9个,使自然保护区面积古全省总面积的比例由2.2%提高到3.05%。
  (五)防沙治沙工程
  在郑州、开封、新乡等11个市的49个县(市、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包括黄河故道区、黄泛区和小浪底下游新沙源的综合治理;2001—2010年造林49.62万公顷。其中在流动、半流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8.17万公顷,在沙化土地区,营造农田林网17.03万公顷、农林间作11万公顷、经济林3.42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0.67万公顷;2003—2008年在新郑、中牟等39个县(市、区)造林44.25万公顷,2009—2010年造林4.7万公顷。
  (六)以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工业原料林基地
  在焦作、濮阳、新乡、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营造林纸一体化造纸原料林基地29.2万公顷。
  在郑州、开封、洛阳、周口、商丘、新乡、南阳、许昌、漯河等地营造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47.8万公顷。
  2.经济林基地
  (1)名特优新无公害果品基地。总建设规模52万公顷。在平桥、桐柏、确山等桐柏,大别山区建立板栗基地5方公顷、茶叶基地4万公顷,在济源、修武、辉县等太行山区建立核桃基地,5万公顷;在灵宝等豫西山区建立苹果基地4万公顷、仁用杏基地4万公顷;在荥阳等浅山丘陵区建立柿子基地5万公顷、石榴基地4万公埂顷,在新郑、内黄等平原沙区建立大枣基地9万公顷、梨基地4万公顷、葡萄基地4万公顷:在城市郊区建立小杂果基地4万公顷。到2020年,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林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
  (2)药用林基地。总建设规模1.5万公顷。在禹州、南召、内乡、镇平、卢氏、辉县、封丘、新密等县重点发展山茱萸、辛夷、银杏、杜仲和金银花等地方特色木本药材。
  (3)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基地。在灵宝、陕县、渑池、洛宁、唐河、武陟、南召、南乐等县(市)建设果品贮藏库60个,扶持、培育一批经济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省果品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占总产量的30%和20%以上。
  3.林木种苗花卉及竹子基地
  (1)林木种子基地。建成5个高标准的省级良种示范基地和18处市级良种示范基地;完善30处采种基地,新建18处采种基地;完善50处良种基地:新建和改建种子低温库25座、常温库70座。
  (2)花卉苗木基地。以木本花卉为主,在获嘉、鄢陵、潢川等地发展观赏花卉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8万公顷。完善88个国有苗圃基础设施。开发牡丹、紫薇、月季、腊梅、桂花等传统名花。
  (3)竹子基地。在洛宁、博爱、宁陵、固始、罗山、新县、商城等地建设竹子基地4万公顷。
  4.森林旅游基地
  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完成1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开发建设豫西伏牛山、豫北太行山,豫南大别及桐柏山、郑州周边。黄河沿岸及其故道五个森林生态旅游区。
  (六大工程建设分市规划详见附件)
  四、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估算依据与投资规模
  1.《退耕还林条例》;
  2.《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3.《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河南省林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4.《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5.其他有关技术经济参数。
  完成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总投资估算502.4亿元(不包括林纸、林板等加工企业投资300亿元)。其中,2001—2010年需要投资301.8亿元,2011—2020年需要投资200.6亿元。
  (二)筹措方案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按公益事业管理,以各级政府预算内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林业产业工程项目,按照基础产业管理,由市场配置资源,以金融组织贷款、社会资金投入为主,政府给予必要扶持。林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其在全国、全省林业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和事权划分原则,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担、共同投资。
  (三)效益分析
  规划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全省将新增有林地面积200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由19.83%提高到30%以上,新增活立木蓄积1.26亿立方米;林业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提高到5%左右,全省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基本上全部造林绿化,平原地区整体达到高级平原绿化标准,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得到加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2001—2010年
  完成退耕还林、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18个省辖市环城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黄河小浪底库区造林绿化工程,全省105个平原、半平原和部分平原县(市、区)达到河南省县级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启动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鸡公山、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和太行山、伏牛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
  建设商品林基地140万公顷。完成世行贷款三期、四期、亚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完成郑州、龙峪湾、南湾、淮河源、神灵寨、石漫滩等1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建设。
  (二)2011—2020年
  继续完成重点工程的未完成工程量。实施伏牛山南部、东部和太行山等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争取国家投资建设郑州、南湾、淮河源:薄山、神灵寨、石漫滩等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加快46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完成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期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
  2003年底前,省林业厅对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分别编制专项工程建设规划。各省辖市根据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编制当地的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以及太行山绿化、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小型公益林建设工程和水土保持生物治理工程等,每年要编制年度造林作业设计,确保工程按设计实施。已完成可研报告的环城防护林和小浪底库区绿化工程,2003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绿化工程和小浪底水库下游新沙源综合治理工程,2003年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设计的编制。尚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邙山岭绿化工程,2003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2004年6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在2003年底前进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规划。
  (二)落实责任
  建立各级政府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实施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大力支持规划的实施。各级绿化委员会要认真落实部门和单位造林绿化责任制,明确铁路、交通、公路、水利等部门的绿化任务,并加强检查督促。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每年都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并将结果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省林业厅要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既要努力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支持,更要指导市、县林业部门做好规划,还要建立项目推介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项目,使更多的省内外资金和投资主体进入我省林业建设领域。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工程施工合同制。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工程管理单位,每年要编制工程作业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创新体制
  实行分类经营。按照森林主要用途的不同,把现有森林和全部林业用地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逐步改变现行的造林投入和管理方式,安排部分造林投资,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非公有制建设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整个林业建设对社会开放,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积极探索林业在政府投资、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林业经营主体一视同仁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对权属明确并已核发林权证的,要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对权属明确尚未核发林权证的,要尽快核发;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抓紧明晰或调处,并尽快核发权属证明。退耕土地还林后,要及时收回土地承包经营证,换发林权证,纳入林地管理。已经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分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稳定。新一轮的承包,都要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要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及时变更权属和登记手续。在流转过程中,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四)科教兴林
  提高全省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生态建设出“精品”,产业发展创品牌,林业管理上水平,实现林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抓好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野外重点观测台站和林业科学数据库建设。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恶劣地区植被恢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农复合经营、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成立科技兴林专家顾问组,定期研究解决河南林业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高等林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林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切实搞好对林业职工和林农的技术培训,开展林业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加强林业科普工作,全面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林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林业标准、质量监督和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营造林、工程建设、森林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湿地、沙化、森林绿色食品、林产品及加工和认证等有关技术标准:抓好省林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站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建设,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工作队伍,搞好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林业,加大“3s”技术的应用,实现林业管理手段现代化。
  加强林木种子工程建设。加大林木良种的选育和引进力度,不断丰富林木良种资源;定期推介林木新品种,加强林果、花卉新品种审定与保护,努力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开展“林业绿色证书”活动,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切实搞好洛阳牡丹、鄢陵腊梅、南阳月季、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安阳桂花、新郑大枣等绿色品牌开发,提高我省林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五)依法治林
  加快林业立法进程。建议制订《河南省退耕还林条例》、《河南省实施<防沙治沙法>办法》和《河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林。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装备现代化建设。抓好林政稽查队伍、木材检查站和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全省木材检查站达标。加强省林业司法鉴定中心建设,提高林业司法鉴定水平。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完善“一站三网”森防体系,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和受害率,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六)改进作风
  全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做到勤奋、认真、创新、务实、高效、廉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及时解决林业发展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林业干部队伍。
  附件:六大工程建设分市规划表(略)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