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清和—中国茶文化文献展

发布时间:2015-04-09 00:00:00

唐宋中国文献(清至民国版本)

唐代以前国人对茶的认识仍未形成系统,茶文献零星散落。进入唐代后,茶的发展首次进入关键时期。而陆羽《茶经》就是创造于唐中期,奠定中国传统茶学及茶文化之基础,历代茶学研究皆在其基础上发展。其他茶文献亦具新见及独创性,其中论水品汤的《煎茶水记》、《十六汤品》之出现,意味着细化论茶之趋向。

宋代茶文化文献承袭唐代,有更大的发展。这时茶已成为民生的必须品,进入茶文献的盛世,茶书文章数量甚多,其中,宋代出版的《宣和北苑贡茶录》附有各种茶团图模,图文兼备,增加了书籍的吸引力。此外,宋代茶文献保存大量有关茶政、茶法之文献极为丰富,如《本朝茶法》。另当时社会风尚斗茶,《茶录》、《东溪试茶录》、《斗茶记》,皆是反映斗茶现象的特色文献。

元明中国茶文献(明至民国版本)

元代茶文献的撰述没有太大发展,只有杨维祯《煮茶梦记》、暗都剌《喊山台记》等少量文章。目前所见元代虽没有茶书的出版,但这些茶文献作品,仍能反映当时茶对异族的吸引力。到明代,茶文献再次走向高峯,把有关茶的经验流传及扩大。茶文献中,更多专题式的文章出现,文章题材广泛而丰富,涉及地域更为扩大,地方性茶文献渐多,论述更为细致了。明代茶理精闢,重视心性的追求,语精理全,对茶的认识及掌握累积精进,如《岕茶牋》、《洞山岕茶系》、《阳羡茗壶系》等。

清代中国茶文献(清至民国版本)

中国茶文化的著述发展至清代进入低潮,只有《茶史》、《岕茶彚钞》、《阳羡名陶录》等,专著甚少。清代茶文化文献虽没有唐、宋、明茶文献灿烂多采,但三代茶文献我们今天仍能细阅,因此清代的承传功不可没。清代是历代茶文献传承的十分关键时期,随着方志学发展使地方茶文化展现出更清晰的面貌。东西方交流与冲突,留下大量历史文献,清代茶文献更紧贴历史的发展,表达出平实清新,果硕丰盛的时代风格。

民国至现代中国茶文献(民国至1963年版本)

民国时期仍有涉茶相关专书出现,有香港出版的《阳羡砂壶图考》等,外语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茶著作仍持续出现,西学输入中国的影响,使茶逐渐形成为一种专门的学术,是经过科学实验、研究、分析的成果,而非过去一种长期经验记述。民国时期在大学出现专门的茶学科系,由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出现多篇有关茶的学术研究著作,吴觉农是当中的代表。新中国建立后《茶叶检验手册》、《茶树生物学》等书籍的出版,形成民国以来茶文献的特色风格。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