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历史

发布时间:2011-07-08 00:00:00

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之一,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命名之。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银生茶为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其制法最初是将鲜叶生晒而成,发展成后来的晒青毛茶,成为精制加工的原料。清朝为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思茅与西双版那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区,而普洱与思茅即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其它西方文明的桥梁。

普洱茶及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普洱茶及茶文化,包含有思普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一份有形无形资产。普洱茶与茶文化;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是思普区各民族人民在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种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等方面。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思茅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和改革开放,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印的就是思茅地区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极限明信件,开了中国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思茅地区的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结合而成,以“清敬和爱”的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茶艺表演注重倡茗环境和倡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茶文化提升了高雅品位。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