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我在茶城等着你
发布时间:2012-03-23 00:00:00
发布时间:2012-03-23 00:00:00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每座山或许都有一个难忘的前世还有今生,我想细数普洱茶悠远的过去,淡雅的今生。
3540万年前的世界还不属于人类,3540万年后的我们面对一块茶树的始祖——宽叶木兰化石,逝去的历史才开始变得真实。
看茶城
这里的风景不肯定格,酝酿芬芳是茶的习性,风轻抚歌弦,茶叶随之弄着身影。早在1868年,普洱就被法国人惊叹为“东方的普罗旺斯”。1868年,我的思绪回不到从前,那些惊叹的声音,在历史的页面上写着一行一行的文字,在翻阅历史的时候,我读着今天生活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有馨香的文化,那些久远的过去,原来可以如此清晰的定格在我的心坎。
昆明南翔到思茅 / 一霎凌空路不遥/水库星罗明似镜 / 万林如海涌波涛。1963年,陈毅元帅眼中的思茅,就这么短短的四行字,为我们道出了1963年的思茅,“南翔”道出了思茅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从省会昆明“一霎”就可以来到。那水,清冽,如镜般明净;那林海,如波涛般起伏,那满城的山水,那满城的绿;山连异邦,水奔大海,拥有“东方多瑙河”美誉的澜沧江一湄公河,破译着金三角的神秘,浇灌着崭新的边地文明。那亭亭的思茅松,“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里没雪,四季如春,松的高洁四时可见。一年能长出两个节芽的思茅松,节节向着绿色的天空,让绿色向着更绿递进。
我一直嗅着绿色,梦境中都是绿的生香,我枕着茶香入眠,每一个茶的故事,都和城相连。2003年“中国茶城”的美誉落户思茅。从此,我的生活就和茶相依,其实,我的生活早就和茶相随,只是这一名份,让我可以大声的说:我生活在“中国茶城——思茅”,就如那一纸婚证,我从此真正有了爱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一座美丽的城市,正以大手笔描绘着未来:“北部勤政为民,南部休闲渡假,东部勤奋学习,西部物流通道,中部发财致富”的城市功能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一座以山、水、茶、林为基础,充分体现普洱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寓文化史迹于城市景观之内,融城市建设于山水之间,形成茶园交错、依山傍湖、城景交融的和谐现代化城市正在兴起,一个逐步彰显绿色、活力、和谐、富裕的普洱新形象正在世人眼前展现;一个“滇南区域中心城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和浓郁的普洱茶文化的中国茶城”正召唤着改革者们奋力拼搏,阔步前进。随着第九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成功举办,随着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全线逐步贯通,一段城的历史,一个城的故事,一棵茶的未来,一座城的前景,一个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美丽家园,正以茶的名片让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
游茶园
传说中一身傲骨的郑板桥在痛饮普洱茶后留下了一个墨迹飘香的“茗”字,如今这个字就在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品茗园大厅最醒目的地方。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今生必去的地方。每次和记者朋友们走进中华普洱茶博览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次去的记者都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来体悟中华普洱茶博览苑,用他们手中的笔记录感觉、身上的相机摄下美丽。登顶问茶楼可以倚云揽翠,其实,中华普洱茶博览苑的万千风情与极致媚惑,都在问茶楼上。有风吹过时,可以听到叮当铃声,仿佛走进一片绿色的原野,纵然岁月轮回,眼前依然风华永驻。问茶楼处于中华普洱茶博览苑的核心腹地,阔居茶山中心并与茶保持最合适的距离,这座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三层仿古建筑,是楼,似烽火台;是观景台,也是景点。“品茗醉邀天上月,登楼闲赏画中仙”;“瑞气横生世上茶山唯此秀,茗源纵写人间普洱独为先”;“放眼茶源面翠海,畅怀天际沐雄风”;“云霞涌起千层浪,茗翠飘摇万倾波”。多少诗词佳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来过,远离都市的喧嚣,滤清了人潮的烦杂,那“问君出处”念头,悄然于胸。环顾四周,心怡,情飘,神爽。那一个曾在村村寨寨流泪的女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陈哲,她是这样说的:我要赶快离开这里,我怕我走不了。她的眼里满是泪花,其实,感动来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心情。高山云雾出好茶,陪她们采访的那天整个茶博览苑被浓浓的雾包裹着,对于摄影记者一定颇为失望,万亩茶园,只能看到眼前的一抹绿。而村村寨寨里阿佤民族激荡的木鼓,拉祜小伙深情的芦笙……这些彝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小伙子、小姑娘用火一般热情的舞蹈,水一般流淌的歌声来表达他们的好客,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深情。《芦笙恋歌》、《阿佤人民唱新歌》、《朵朵麻粟花》等少数民族歌曲,飘荡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缠绵在每个人的心尖。当小伙子、小姑娘挥动着手唱出一首《我不想说再见》:“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那人、那情、那景,那样的天气,别样的情怀,别样的人生,道出别样的留恋和深情!我是一叶茶,在问茶楼下等你!
探古道
那些石上深深浅浅的伤痕,是人生的皱纹。石上的凹陷,是时光的酒窝,石上的凸起,是时光的笑颦,马啼与石头的亲吻,留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触摸茶的文化,马帮的精神。我的家园,茶马古道的起点。通过茶马古道,这座家园网织起中原内地与东南亚诸国的联系,被誉为“东南亚陆路码头”。通过茶马古道,这座城镇成为辐射四方的通商要驿,省市商会林立、茶商马帮云集,繁荣似锦,才会有“茶都”之称。
斑鸠坡茶马古道是南北走向的重要一段,它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它从思茅城北腊梅坡向北通到坡脚,全长14.5公里。我无数次走进古道,那些旧的马啼印新的石板路,我踏过,我寻找着那些从前的人和马,他们或许也和我一样,今天,就在我的身边,走着古道。这一段古道不长,六段十八景,段段是文化,景景能生情:腊梅相送的柔情;故园春色的美丽;古道风云的振憾;瓜林天赖的颤音;鸠岭松涛的险境;斜阳古驿的回归。这六个景连接起一条古道的历史和古道文化,一个个马帮精神。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故园春色中的异国孤魂:这是三座没有墓碑的无名氏坟墓,坟墓面向三个不同的方向,墓尾紧紧相连在一起。据传坟内所埋葬的是泰国、缅甸、老挝三个东南亚国家赶马人,由于客死他乡,与亲人联系不上,被同伴草草俺埋于此,坟墓面向他们祖国的方向,意为他们盼归故乡,三个在异国他乡守望了千年的灵魂,见证了这条古道的久远历史。我不知道,他们守望千年的梦境里会不会有亲人,而他们的亲人一定守望着他们的回归。那些生前的承诺,会不会一直在某个地方等侯。在渐近或渐远的马铃声中,这座城镇以“普洱茶”的聚散流通,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传播四方。
读茶人
我到过很多公园,看过很多美景,茶城的公园和其它公园有许多相似,更有许多不同。这里的每一个公园都有茶的文化,有茶人,远古的,现代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走遍茶城的每一个角落,不经意间你就可以看茶人、马帮。以茶文化为标志的“孔明兴茶”、“雅士品茶”、“妇女制茶”、“马帮小憩”、“民族团结丰碑”、“诸葛塑像”、“中国茶文化名人园”、“世界茶文化名人园”等一组组雕塑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每一组雕塑都记载着一段史话,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坐落在茶城大道北段、洗马河公园附近的“中国茶文化名人园”,荟萃了五千多年来,上至皇帝、丞相、公主,下至民族首领、文人学士品茶、论茶、贡献于茶的雕塑群。包括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布朗族先民的首领叭岩冷,茶祖诸葛亮,“茶圣”陆羽,以“七碗茶”诗闻名于世的卢仝,撰写了茶艺专著《茶录》的宋代名臣蔡襄,吟出“从来佳茗似佳人”千古绝句的苏轼,精于章律书画,对茶艺也颇为精通、著有《大观茶论》的徽宗赵佶,风雅皇帝乾隆,文学家、精于茶事的曹雪芹,把茶带到了西藏的文成公主,中国现代茶业泰斗吴觉农;坐落在振兴大道南段,曙光小区的“世界茶文化名人园”,荟萃了历史上外国旅行家、文学家、佛学家、王室公主品茶、写茶、种茶的雕塑群。包括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其所著《马可·波罗行记》中有述说中国饮茶的许多趣事,马可·波罗是西方最早认识和介绍中国茶的人。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普希金,开创了日本种茶历史的最澄法师,在宫廷中大力推广红茶的凯瑟琳公主,开创了朝鲜种茶历史的金大廉。你见过有这么多茶人的公园吗?如果你想了解茶人、茶事,茶情、茶城,请到“中国茶城——思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