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心事話茶源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00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00
茶樹原產於中國,早已為世界所公認。而且世界上其他的產茶或飲茶國家,他們的茶學知識,均直接或間接導源於我國,從世界各國表示“茶”的語音,也不難看出是導源於我國“茶”的語音。
從語音上大致可分為兩大系統:
1)來自華北語音或廣東音“cha”的有:日語“cha”,朝鮮語“sa”,蒙古語“chai”,西藏語“ja”印度“chaya”,土耳其“chay”,希臘“tsai”阿爾巴尼亞“cai”,伊朗“chay”,蘇聯“chai”,阿拉伯“chay”,波蘭“chai”,葡萄牙“cha”等。
2)來自福建閩南廈門音te或ti的有:斯里蘭卡“they”,南印度“tey”,荷蘭“thee”,英國“tea”,德意志“tee”,意大利“te”,西班牙“te”,匈牙利“tea”,法國“the”等。
茶葉由中國海路傳去西歐和北歐等國,大多以:“te”音為主;從陸路向北、向西傳播,如蒙古和近中東,以及一部分東歐國家,蘇聯和黑海沿岸,以華北音“cha”為主。所以,查考“茶”字的起源和語音演變,從世界各國“茶”的譯音的傳播,都証明茶的原產在中國。
但由於明代末期,中國茶葉經荷蘭人之手一舉傳入西歐,首先飲茶最多的是英國,英國人原好喝酒,有了茶葉後,大量提倡飲茶。在1669年由東印度公司輸入茶葉祇有100多磅,不到十年時間,約1678年輸入猛增到4000多磅,到了十八世紀中期,英國人飲茶已成習慣,到處有茶葉店出售茶葉了,而且還由英國商人之手轉銷於美國各地,在1678年~1878年,前後恰為200年,其間是中國茶葉獨霸世界的時代。1779年到1820年之間,由於中英貿易,英國入超很大,進出無法平衡。英商人不能不用卑鄙手段販運鴉片來中國,彌補虧損。嗣後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我國輸入大量鴉片,到公元1828年,輸入鴉片共有13000多箱,致使中國茶絲的出超,已不能彌補鴉片的入超,中國的白銀也就開始向國外流出,由於鴉片毒害人民,故有人奏請清政府禁止鴉片。英國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利益,不惜訴諸武力,結果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鴉片戰爭。
英國政府除了以鴉片來彌補入超外,亦了解到茶業市場的龐大潛力,故此在其控制的印度及鍚蘭,引進中國的植茶及製茶技術,大量生產,同時為進一步打擊中國的茶業,於1824年駐印度的軍人勃魯士(R. Bruce)少校,在東北印度和緬甸交界處沙地耶(Sadiya)的山區,發現了一株43英尺(約合13米),徑圍3英尺(不到1米)的大茶樹,便以大茶樹的有無為判斷原產地的唯一依據,妄斷印度是茶的原產地。同時有人認為中國沒有人提出“大茶樹”的報告,証明中國沒有“野生大茶樹”的發現,並借題發揮,大肆宣傳,否定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這些謬論,目的都是要打擊中國的茶業市場,誤導消費者以為印度是茶之源產地,品質自然較佳,此舉在當時的確起了一定的作用。
判斷原產地,決不能以野生大茶樹的有無作唯一依據。如果僅用大茶樹有無作依據,說印度是茶的原產地。那麼,19世紀之前,印度人還不了解茶樹是什麼,多數人還不知道飲茶,19世紀初才從我國引進種子,茶葉生產才逐漸發展起來,這作何解釋?如果說大茶樹是判斷原產地的重要依據之一,那麼中國有沒有大茶樹?從大量的史籍記載和近代的考查資料表明,中國不但過去有,現在還有。現就將所知古今大茶樹資料作一扼要的介紹。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對大茶樹有具體描述。唐代陸羽在所著《茶經》一之源中開宗明義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這就是說茶是我國南方的貴重樹木,樹高有一、二尺的,也有高達數十尺的,在巴山峽川一帶有的茶樹徑圍大到須要兩人合抱的,採茶時祇好把枝條砍伐下來才能採摘到它的芽葉。這是對我國古代大茶樹最為形像具體的描述。
南方是泛指長江以南廣大地區而言的。如按唐政治區域分為十道,其中有八道產茶,主要為劍南、山南、江南(包括東、西道)淮南,嶺南等。樹高1~2尺的,可能是指幼年茶樹,或者是經過多年砍伐後,由根頸新發出來的茶株。巴山峽川是即長江流域的巴山周圍和長江三峽兩岸一帶的山地,這一帶人蹟罕至,秦莽之間,未經砍伐,長期自然生長,故遺留下來成為數十尺的大茶樹很多。照唐代度量衡標準,每尺等於現在的30厘米,數十尺一般是指20尺以上到90尺之間,即幾十尺,起碼按照3尺為1米計算,樹高當在10~30米之間,可見是很高大的了。樹幹要兩人合抱,可見徑圍粗到有2~3米,這樣直徑也有1米多了。大茶樹生長較緩慢,這樣粗的大茶樹按年輪估計,樹齡當在千年左右。據此推算,這樣的大茶樹可能在公元前二三百年,也就是說起碼遠在秦朝或之前已經在此地生長了,這些大茶樹絕不是人工栽種的,這是可以肯定的。
從以上引証,可見我國古代大茶樹分佈極廣,特別是南方尤多。有的記載雖未具體描述茶樹高低,但從不少古藉互証,可知其為大茶樹。說中國沒有大茶樹的報告是不合實際的。進入本世紀,我國各地也不斷發現大茶樹。胡浩川1942年在《萬川通訊》發表“中國茶樹原是喬木大葉種”一文中引談1931年“工商半月刊”和《農報》記載說,孟安俊在河北晉縣發現有20多株大茶樹,鄧育靈在山西浮山縣也發現有大茶樹。1940年日本人山亮一氏在山東膠濟鐵路北緯36°以南曠野中發現一大茶樹,粗有三抱,當地群眾稱為“茶樹爺”。
由此可見中國是茶的故鄉,這是不爭之論,百多年來的以謬亂真,祇是有目的及有系統地打擊中國的茶業,使中國的茶業領導地被取代,至使今日世人祇知有鍚蘭紅茶,殊不知最好的紅茶是中國的祁門紅茶,真是令人嘆惜!王堅編製資料來源:吳覺農《茶經述評》、莊晚芳《茶史散論》、陳椽《茶業通史》陳宗懋《中國茶經》、《飲茶的科學》、《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製茶技術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