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之乡暗起“普洱旋风”云南籍女大学生在杭创业(图)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00

 

周海燕

在龙井故乡杭州,如今悄然兴起了一股“普洱旋风”。这股“旋风”源自一位来自云南的22岁姑娘周海燕,她现在还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大四学生。

前不久,我们慕名来到位于劳动路上名为“凡世普洱”的这家茶叶店。只见周海燕正娴熟地为来客泡、沏茶,恬淡的微笑中透出学生特有的清纯。

先打工后做“老板”

周海燕家在云南红河州,那里是普洱茶的主产区。父亲喜爱收藏普洱茶,有云南“茶王”之称。海燕耳濡目染,对普洱茶了如指掌。

初到杭州,海燕只是把普洱茶作为家乡特产向同学和老师少量赠送,在赠送的同时,还会讲些普洱茶的知识,深受欢迎。经口口相传,海燕的名气渐长,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开始买她的茶叶。后经老师引荐,她来到杨帆经营的“凡世普洱”打工。一段时间后,她向杨帆提出要以自己的茶叶作“本”,由她来经营店铺,并立下了弘扬茶叶店经营特色并有盈利的经营“军令状”,“试用期”半年。杨帆深知海燕的为人,答应了。

谁知,海燕的父母却竭力反对:“你只要好好读书,不用想钱的事!”尽管海燕在电话中无数次申明“自己不是为了钱,只想增加实践知识”,但父母仍不认可。几个月“电话谈判”不见效果,海燕干脆拉上杨帆夫妇赶往云南做“说客”。此时,父母才勉强同意了。

打几百个电话

才卖出400元茶叶

创业之初艰难多。有人曾拿假钞来买茶叶,有人在“忽悠”中偷走了高档普洱……但这难那难,最难的是人气不旺。

原来,此时的杭州,普洱茶正经历着信用危机:一番所谓的“收藏”炒作后,普洱茶的饮用价值被人们忽视;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优成风。按照朋友提供的“联络图”,海燕每天都要向顾客打出数十个电话,一个月打出几百个,但回应者寥寥。茶叶店要保本,每月最少要有2万元的营业额,可第一个月她才卖出400多元,还不够电话费!经营陷入困境。

海燕苦苦思索,感觉到要推销普洱茶,首先要让它的价值和品牌回归。于是,她毅然抛弃功利性的销售,遍邀朋友来店中免费品茶,以她掌握的丰富知识,向朋友们传授辨别优劣的诀窍,宣传普洱茶的保健功能,现场表演茶道……

渐渐地,人们从试着买点回去尝尝,到全家爱上了普洱茶。更由于价格公道,不少人开始大批量购买赠送亲友。

逼出来的营销模式

这天,我们与海燕正聊着,一名男士进入茶店,一问,是奥普浴霸的老总方杰,这里的常客。据方总说,他每年都会买上百万元的普洱茶送朋友。“小周走的是茶与艺术相结合的路子。以茶会友,聚友赏艺,以文传茶,成了她独特的营销模式。”方总这样说。

确实,“凡世普洱”里充满着艺术的氛围。店中不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普洱茶,还陈列了不少艺术品:立柱上挂着一把油亮的古琴,墙上是名家题写的一幅字“煮茶听雪”,据说小店的设计还是出自美院动画分院院长之手。

“这种营销模式是被逼出来的,而店里的艺术氛围也是为了迎合客人的需求。”海燕说,常到这里来的大多是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喜爱字画古玩的企业家,他们来这里听古琴,赏艺术,鉴古玩,品香茗,放松身心。为了和客人拉得上话,海燕开始恶补鉴赏艺术品和古玩的知识。由于她聪明伶俐,不少知识一学就通,客人们也很喜欢与她聊天。一传十,十传百,来这里品茶买茶的越来越多,许多人成了“凡世普洱”的常客。有的商会开会,特意邀海燕去讲饮茶的知识,表演茶道,于是又多了许多普洱茶的销售渠道。

“快乐创业”

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又要读书,又要创业,周海燕成了大忙人。常常是下午四五点钟上完课,海燕就匆匆赶到店里。晚饭后,茶友们陆续来了,海燕忙着招待。有时候茶友兴致很高,欢谈到深夜,待他们走后,海燕还要打扫收拾,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觉,一早又要赶到学校去,又苦又累。不过海燕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苦中有乐。

经过一两年的打拼,海燕每年已有十来万的收益。但她说,现在挣钱还不是主要的,我是在向社会学习。深入了解社会,同时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之道。

学校老师很支持周海燕,而海燕也常常把书本知识拿到社会实践中做“试验”。她试着到高档酒楼和会所去“铺”代销点,虽有被骗赖账的,但已有一定成效。她学的是国际经贸,自然想把普洱茶推销到国外去,但因卫生标准、饮用习惯不同,暂无进展。海燕说:做事不能急着要“结果”,只要勤奋耕耘,最终必有收获。

问她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她想了一下说:首先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创业之初,一不要怕苦,二不要嫌事情小,三不要太看重钱。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就是从“练摊”做小贩起家的。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