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丰镐:在实践中实现茶人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00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00
谢丰镐的祖籍在浙江余姚,1931年他在上海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毕业后分配至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
1956年—1957年,谢丰镐参与了浙江省茶叶公司与浙江农学院合作研制眉茶初制成套机械设备工作,并获得成功。1958年该研制成果通过鉴定,定名为“浙江58型”。这套设备包括双锅杀青机、揉捻机、解块分筛机、斜锅炒干机。虽属铁木结构,但这套设备制茶性能良好,制成的毛茶质量优于手工制造的毛茶,并且减轻茶农劳动强度,制茶功效也大为提高,深受茶农欢迎,次年即在全省推广,由于劳动力得到解放,浙江省的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各产茶省份纷纷前往索取机械制造图,回省制造,对全国实现眉茶初制机械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1967年,谢丰镐担任我国援助建设马里共和国锡加索茶厂的工艺设计组组长。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当地鲜叶品质特征,他改进了精制工艺,同时对茶厂的传统热源进行革新,首次使用蒸汽作为统一的热源,并设计了相应的烘干、炒干设备与工艺标准。这套加热设备的试验成功,是我国制茶科技与制茶工业上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使茶厂的设计处于国内外同类茶厂的领先水平。经过一年多的生产性检验,由农垦部召开全国鉴定会通过。茶厂于1972年建成投产,所产珍眉绿茶在塞内加尔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珍品”,获得一等奖。为了纪念中马两国友谊,马方将产品命名为“4960”(1949年和1960年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和马里独立的年份)。这一援外项目,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良好成果,成为我国100多个农业援外项目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20世纪70年代,浙江省茶叶产量持续增长,但省内精制能力不足,制约了外销任务的完成,在各部门的支持下,谢丰镐主持了全省精制茶厂全面的技术改造任务,千方百计争取到1000余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还因超计划出口茶叶申请到外汇200余万美元,并用这200余万美元向国外订购钢材、木材等紧缺物资。他坚持以填平补齐的内涵改造方式为主,用三年时间将全省精制茶厂的生产能力从3万吨增至6万吨,保证了不断增长的外销任务的完成。20世纪末,谢丰镐被中国茶叶总公司列为20世纪对发展茶生广和出口贡献突出的茶叶专家。
1987年,谢丰镐受命精心筹建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当时鉴于国内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国家技术监督局要在各行业的研究所内建立国内主营产品的质量监督中心,狠抓产品质量),亲自编写筹建方案,及时增添先进的检验测定仪器,大练检验测定技术的基本功,通过了国家计量局的考核验收,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核准,并在杭州茶叶加工所内建立起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后,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署,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几次对全国大中城市市场上的茶叶产品的质量抽查,举办了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厂长培训班,提高了产品质量意识,完善了产品检验制度,对提高我国茶叶产品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1992年底退休后,谢丰镐又于1994年应浙江省政府志史办公室的聘请,开始了撰写《浙江省茶叶志》加工篇的工作。为此,他夜以继日地去图书馆、资料室、报社、档案馆阅读大量书籍,摘录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志书“资政、存史、教育”三大功能要求,时间上从汉代开始直至1995年,前后1000余年,内容包括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再加工和精深加工四大部分,依据“横不断档、纵不断线”的原则,经过4年的努力,《浙江省茶叶志》加工篇终于在1998年完成,并通过审定出版,全篇20余万字,这是浙江省较有特色的志书之一,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完整详细的省级茶叶加工志。
谢丰镐简历
1931年在上海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毕业后分配至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1984年,调至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任所长,1988年兼任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1956年—1957年,参与研制了“浙江58型”眉茶初制成套机械设备;1967年,担任我国援助建设马里共和国锡加索茶厂的工艺设计组组长,首次使用蒸汽作为统一的热源设计援建茶厂;20世纪70年代,主持了浙江省精制茶厂技术改造工作;1987年,筹建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8年完成出版《浙江省茶叶志》加工篇。
上一篇 : 林峰用泡茶磨练耐性 怕走错路事业前功尽弃[图]
下一篇 : 郑孝和:徽茶飘香 世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