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侨:要造“中国立顿”

发布时间:2011-06-08 00:00:00

茶厂,重振雄风。

近期,随着包括泉州旗舰店、安溪旗舰店等十家连锁店正式开业,他的市场拓展步伐一步步加紧。

他就是林文侨。

A 人物·创业故事

茶乡巨子要造“中国立顿”

家庭贫困使他差点被“卖了”,他穷而益坚,刻苦学习,回报家人。近期,他接手经营拥有数十年时间的安溪茶厂,立志要挑战英国传统红茶强势品牌,做“中国的立顿”。

童年因贫困差点被卖

上世纪50年代,林文侨出生于泉州安溪县魁斗镇凤山村。

童年的时光已逐渐泛黄,印象最深的是,他当时为脱离贫穷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因为贫穷,他的母亲不得不数次忍痛面对与亲生骨肉的生离死别:两个孩子被饥饿夺去生命,两个孩子过继给他人,其中一人数十年杳无音信。

他3岁那年,久病在床的父亲仙逝,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他母亲身上。

穷而益坚,就在周围人“这家人会不会当乞丐”的疑问中,他们一家人显示出异常的团结和坚韧。他十来岁的哥哥姐姐们纷纷弃学,早早地从事农活。

“你知道我这条命值多少钱吗?”沉浸在痛苦回忆中的林文侨突然问道。

“150斤谷子!”他自问自答,脸上带着苦涩的笑容。

生活的窘迫一度使他母亲准备第五次咽下骨肉分离的苦水。正当150斤谷子即将换走年幼的林文侨时,一位“高人”出现拯救了他。“高人”预言他将来能当村支书。

最终他没有被卖掉。这是他命运轨迹的第一次改变。

少年有坚韧显露峥嵘

“高人”的一句话,不仅免除了林文侨被卖掉的命运,也影响着他此后的生活。当村支书必须要识字,家里人随后便做了个决定: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家人视他为生活的希望和未来。

他也没有让家人失望。村里30名孩子只有3名能上高中,他是其中之一。

努力学习的同时,他也不忘帮家里减轻负担。读初中时,他常常得饿着肚子帮家里挑沙子或化肥走5公里山路回家。

高中时,学校离家16公里,他在学校寄宿,但每周仍旧要走30多公里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母亲、大哥心疼他,把新买的用于载化肥的自行车给他。他默默接受,寻机报答。

他想到可以利用自行车赚钱。周末往返学校时,总要等着拉上一两个客人,每人收0.3元。如此一来,加上家里给的粮食,他不仅摆脱了三餐吃不饱的困境,还有了积蓄。

懂事的他,每次回家都会买上几根油条。虽然家里每人只能分到半根,但他仍旧觉得十分开心。

青年炼意志投笔从戎

1974年7月,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工,年底应征入伍,入伍时就和战友们走了5天的路。在部队第一天就得统一服装,要穿鞋子。这让他吃尽了苦头。

作为农村孩子,十多年来他从没有好好穿过一天鞋,每逢过年,鞋只穿两三个小时就得脱掉。

刚开始,穿上新鞋子行军,他心里非常高兴,但过不久就变得很不适应,两天以后脚起泡化脓。由于是班长,要起到表率作用,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还帮助其他战友克服困难。

在新兵连,他由于表现突出,提前下连队,进入一个英雄连队接受锻炼。

锻炼更是刻苦的,有时一天要跑两个五公里负重越野。驻地附近的老百姓看到训练情况,十个有九个要掉泪,因为一趟下来有时会晕倒六七个战士。

自小吃苦耐劳的他在军队里虽能承受,但也吃了不少苦。一次军队大比武他不慎扭伤,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不能动弹。但一想到训练那么紧张而且马上要大比武,他没有选择住院治疗,而是坚持训练。

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军事本领,22岁的他升任参谋。这比较少见。

从商排众议建最高楼

退伍后,他选择经商这条道路,回到泉州运作福建省第一个台商独资成片土地开发区。

1993年,他盖了当时泉州的第一高楼———22层的远太大厦。

盖楼之前,他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很多人冷言冷语,带着疑问的目光。可他凭着吃苦的毅力,一天不少于两趟上工地,等到楼房封顶时,还从1楼走到22楼,一层一层地检查,硬是把楼房盖了起来。

他把部队训练的方法套用到企业管理上。他说:“孙子兵法有这样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他请来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专家进行评审,找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他同时还想出“多路作业”的施工方式,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比如,正常情况外装修要用八个月左右,而按他的方式仅用三个月,还保证了工程质量。

此后的十多年里,远太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由单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成多种经营的企业集团,目前拥有两个集团、两个党委,员工3000多人,2004年是福建省地税局惟一参加国家税务总局诚信纳税宣传月的企业。

圆梦乡情挚接手茶厂

作为一名安溪人,他不仅爱喝茶,更有经营茶产业的心愿。作为经济学博士,他知道茶

产业具有成为百亿产业的潜力,能为家乡人民带来巨大财富。

2006年8月份,他开始接手经营安溪茶厂,提出远太集团将以房地产、茶业为主,酒店、文化用品等行业兼顾的经营思路,一改早先以房地产为主的战略。

他的入主也给安溪茶厂带来新风。按照在部队的习惯,他接受茶厂之初就大力抓好卫生,清理垃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仅10天,从茶厂运出的垃圾就有500卡车。

两个月后,林文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人文奥运,茶香世界”评茶活动。他把这个活动看成经营茶产业后的第一次硬仗,精心应对。为了收集到最好的茶叶,茶厂的工作人员愣是连续两天没合眼。最终,他成为此次活动的最大赢家:获得2金1银1铜的殊荣。

从北京归来不久,他就以安溪茶厂为基础,组建安溪铁观音集团,欲做大产业链,运作出一个“中国的立顿”。

B 人物·印象

永远的战士

去年7月份到远太采访之前,我一直用“儒商”一词来描述林文侨先生的特征。

这次三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长达十多页的采访笔记,却告诉了我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他创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台商独资成片土地开发区,建了当年泉州地面上第一高楼,办了福建省第一家年产超过1亿枝圆珠笔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生产企业,还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书法、绘画,乃至高尔夫球、网球等运动领域都有一定的成绩。

仅取其中一项都值得关注,何况多种荣誉集于一人。

国内知名油画家朝戈对“素描”有过这样的见解:一张素描能给人新鲜的印象、敏锐的分析,又有某种熟识感,这样的素描是真正进入了艺术创作。

如果要融文侨先生的50多年人生经历画张素描,我不懂画,但我想应该就是一个手执钢枪的战士,而构成素描的元素则是“坚韧”。

很少有人知道他经历过多少磨难,短短的创业故事无法描述其中的惊心动魄:幼年丧父而家境贫穷,使其励志“读书改变生活”;为了能有笔写字,他不得不捡同学丢掉的铅笔头;为了能有足够的生活费,他不得不周末时还留校打短工;直到高中毕业,他才第一次买了一双解放鞋和一件中山装。

是生活教会他“坚韧”的品质!

1978年,他已经是军队里的一位参谋。有次部队练兵,在排雷时,出现地雷没有引爆的情况。危险时刻,他让战士退到几百米外,只留一个班长及一个副班长帮忙。在最后一个环节时,他再次让最后的两个战友退后,只留自己一人坚守岗位。“随时都会爆炸,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如果不把雷排除,留下祸患,会死很多人。更不能让战士来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