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犹如一壶茶

发布时间:2011-06-25 00:00:00

赵本山是我喜欢的艺术家,他病了,也很想说点祝福的话,不料大脑皮层出现的第一个短语竟然是“赵本山是一壶”。

赵本山是民族的。

就像茶是中华民族的一样。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滥觞于东北二人转。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

但赵本山的小品艺术不是照搬二人转,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发展净化提高了她。赵本山汲取二人转这个地方戏种的精华,加进了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和现代节律,改造成独具特色的“赵氏小品”。

现在的“赵氏小品”不再是东北的酸菜汤,也不是只适合少数人味蕾的可乐,而是适合各民族各地域十几亿人的口味的中国茶。

赵本山是大众的。

赵本山的艺术是笑的艺术。

就像饮食男女是所有人的需要一样,谁不需要笑呢?况且,在现代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笑,特别是忘情地笑,已经成为稀缺表情,人们是多么想痛痛快快地笑一场而不得哟。笑,是人类最廉价最消费得起的艺术,也是最能体现人性本源的艺术。在看赵本山小品的时候,在他“抖包袱”的那一刻,你在人群中分不出高贵与低贱、富裕与贫穷、精英与草根、得意与失意……分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同,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摘下面具,脱掉社会人才有的矜持外套,忘情地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笑得脸部肌肉错位,笑得红唇白牙大开,笑得眼泪直流,笑得不顾肢体语言的优雅,笑得忘了自己的社会身份!谁若不信就试试:在看本山小品的时候,故作文雅地莞尔一笑,或故作妩媚地抿嘴一乐,或故作勉强的皮笑肉不笑,或故作不屑地一笑都不笑。咱们打赌,赔率高高地,谁敢试试?我敢断言:谁敢!

可乐很好喝,但不是人人都爱喝;茶很好喝,几乎所有中国人(也有一些外国人)都爱喝;笑的艺术逗人笑,但不是所有笑的艺术都能使所有人笑;唯独赵本山笑的艺术几乎可以使所有正常人大笑。这还不大众吗?

本山如一壶茶的艺术还有一个令所有人喜爱之处,就是可以边喝边续开水,好像总是喝不尽,我们已经喝了好多年,源源不断,细水长流;不像可乐,一仰脖喝下去,立马就只剩一个空瓶子了。

赵本山的艺术够不上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而已,惟其如此,才和者弥众。

赵本山是正直的。

本山艺术不像有些饮料五味杂陈,而是如中国茶,口味纯正,不低俗,不是插科打诨,不是搞笑,而是在笑声中臧否人物,针砭时弊,扬真善美,抑假丑恶。

有人批评赵本山的小品微言大义阙如,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没有看懂赵本山的小品。

以《不差钱》为例。有人认为这件作品是为笑而笑,为娱乐而娱乐,离主旋律十万八千里。其实,在看过这个作品,笑过之后,只要稍稍深入思考一下,就会猛然发现,赵本山原来在这里揭示和鞭笞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无钱或无关系办不成事。

赵本山的正和直,还表现在他的做人上。

好像也是春晚吧,赵本山的弟子二人转演员在台上演了一半,就被导演给叫停了,事后赵本山毫不客气地批评那位大导演说“好歹也得让人家演完呀”!还有一次是央视审查节目,左审右审,意见提了一大堆,也没个结果,赵本山火人了,不无地揶揄说“不懂装懂”。 我们知道,这是要冒被“封杀”的风险的。可直性子的赵本山顾不得许多了。

赵本山该歇歇了。

赵本山让我们痛痛快快地笑了很多年。但他慢慢地老了,累了,现在又病了,暂时离开了舞台。好在他培养了一大批弟子,他笑的艺术有不少接棒人,可以填充他腾出的笑的舞台。

当然,赵本山笑的艺术是可以传承的;可是,赵本山却是唯一的,是不可克隆的,就像侯宝林、马季不可复制一样。不可复制的艺术家寥若星辰,数得上来的也不过梅兰芳、邓丽君……而已。

念及此,心中不免生出些惆怅和悲悯。因此,我十分赞成一位网友说的话“春晚就饶了本山大叔吧”,是的,是该让这位笑星歇一歇了。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