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林:茶马古道上的“青海脚户”
发布时间:2011-08-08 00:00:00
发布时间:2011-08-08 00:00:00
魏昌林把自己形象地称为是茶马古道上的“青海脚户”。
脚户是旧时代里青海人们对赶着车、马、驴、骡,贩运煤炭、食盐以及米、面、油、茶和百货、绸缎布料、瓷器、皮毛、药材等等人的称谓。著名的青海“花儿”脚户令《下四川》中唱到:“一溜溜山,两溜溜山,三溜溜山,脚户哥下了个四川……”真切地描述了在茶马古道上,青海的脚户赶着牲口,到遥远的四川等地进行商贸往来的故事。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由于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却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而顺着这样的商贸交换通道,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而如今,从互助土乡走进商品经济大潮中的魏昌林,每年都要在这条古道上往返几个来回,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新时代里特殊的脚户。
这一切,缘于一种特殊的茶叶——藏茶……
那是1997年的夏天,走出偏远农村后经历了摆地摊、开小店、办企业、做商贸的打拼与锤炼后的魏昌林,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省城西宁开办了一家民族用品批发部,经营藏区牧民群众点灯用的酥油和哈达等物品。由于业务需要,他经常要到青海南部牧区,魏昌林发现,在广大的藏区群众中有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俗;究其原因,原来是由于藏区大都地处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族群众的主食。而在高寒地区,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或水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因而藏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传统;尤其藏茶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用它熬制出的酥油奶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藏茶中又具有与众不同的高含量的糖、茶黄素、茶红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更给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更让魏昌林着迷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藏茶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制成的茶砖,色彩天然,上面镶有菊花、玫瑰等花瓣,不仅体现出独特的装饰风格,也展示着中国藏茶的深邃文化。
对藏
茶的情有独钟,让魏昌林在古城西宁喧嚣的商海中,找到了巨大的经营商机和修身养性的方式。上一篇 : 胡红平:为铁观音注入“五味”
下一篇 : 朱丽俐:从茶妹子到有机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