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桥头乡种茶大户陈世洪
发布时间:2012-11-20 00:00:00
发布时间:2012-11-20 00:00:00
“泉江两岸好风光,男女老少采茶忙。满山茶叶绿油油,茶香熏得乡民醉。”这首民歌里唱的正是桂东县桥头乡。该乡茶叶种植大户陈世洪更让笔者惊叹不已,现年50岁的他只上了一年半的学堂,却自学成材,已经拥有了农技师中级职称,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农村科技实用人才”。
1999年,为了盘活集体资产,桥头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将拥有茶园面积100亩的乡茶场进行公开拍卖和租赁经营。陈世洪经过市场分析,认为茶叶是天然绿色饮品,而桥头乡土地肥沃,长年云雾缭绕、流水潺潺,时而阳光灿烂,时而暴雨瓢泼,昼夜温差大,加上漫射光、紫外线充足,是开发无污染优质茶的理想之地,发展茶叶的前景非常乐观。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与乡政府签订了租赁合同。茶场租赁下来后,陈世洪一心扑在茶园的管理上,通过复垦、施肥、剪枝、除草等一系列措施,当年长出了又粗又壮的嫩芽,让茶场焕发一片生机。
然而,由于原来茶园的品种已老化,尽管陈世洪早出晚归、精心管理,无奈茶叶采摘周期太长,他租赁的茶园产量总上不去。况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日益追求饮用健康的有机茶。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世洪认识了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一个叫黄成龙的老板。因两人都爱茶如命,三言两语便相见恨晚地成了合作伙伴。很快,黄老板亲自将福云6号、白毫早两个优良品种种苗43万株以每株0.13元的价格送到了陈世洪手中,陈世洪与乡亲们进行了品种改良。这两种茶一年能发6次芽,采茶时间长,使茶园的产量有了大的提高,效益大增。
陈世洪茶叶的数量上去了,可与其他品牌茶叶一比较,同样重的茶叶,卖出去的价格却少了一大截。陈世洪恍然大悟,要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必须办好加工厂,依靠科学技术对茶叶进行加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为此,陈世洪跑到浙江、福建等名优茶场参观学习。又自费到湖南农大学习一个月,专门学习茶叶加工技术。他如饥似渴地钻研种茶、制茶知识,研读了几十种关于茶叶的刊物,记了大量的笔记和感想。在陈世洪的精诚感动下,湖南农大几名德高望重的教授亲自来到陈世洪的加工厂,现场示范茶叶制作。陈世洪在名师指点下,将制茶的工序和配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无数次试制,终于,他制的茶白毫满披、状如雪牙。泡出来的茶水清明亮、色呈碧绿。喝一口茶,令人清香持久,满口生津,荡心涤肺。
为了把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茶叶生产,陈世洪先后租赁承包了白水村、红桥村和邻镇清泉镇的下丹村等几个茶场,面积达到600余亩。还成立了桥头茶叶合作社,发展社员118户,并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去年安排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固定就业70余人。在他的带动下,仅2006年就有500多户开发培育有机茶1500亩。红桥村石角组村民黄英志在陈世洪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下,现种了茶叶12亩,年收入达5万余元。
在陈世洪的小洋楼里,陈世洪告诉笔者,2006年他共产茶叶1.6万斤,均价达到了每市斤34.3元,最高价达每市斤280元,仅茶叶一项获纯利12万元。2007年,他又从福建、浙江等地引进了元宵绿、福鼎大白、黄观音、台茶12号等4个品种,目前第一批种苗60余万株已运抵他家茶园。
上一篇 : 吕俊杰细解紫砂壶韵
下一篇 : 一个新型农民的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