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茶(一)

发布时间:2013-01-05 00:00:00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

汤显祖深谙事,他不仅在剧作中经常提到茶事,还写过许多茶诗。因汤显祖嗜茶,故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自号“玉茗堂主人”,所着二十九卷文集,名为《玉茗堂集》。时人称他所创的艺术流派为“玉茗堂派”,其着名的剧作《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合称为“玉茗堂四梦”。“玉茗”为茶的别称,可见汤显祖爱茶之深。

有人形象地称:“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着名的戏剧,不但有茶事的内容、场景,有的甚至全剧即以茶事为背景和题材。在这点上,茶对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着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有26次提到茶,茶在当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如有早茶(早茶时了,请行)、午晌茶(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还提到茶食(贴捧茶食上)等。

同时,当时人们已经把饮茶与订亲、结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如作者在《牡丹亭·硬拷》[新水令]中提到:“呀,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何曾得有个女婿来?可笑,可恨!祗候门与我拿下。”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特别值得一提的《牡丹亭·劝农》这出戏。据说汤显祖在任遂昌知县时勤政爱民,劝农耕作,而遂昌卖茶人则骄傲地说,是遂昌的龙谷茶陪伴着汤显祖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牡丹亭》。《牡丹亭·劝农》描写了采茶、咏茶、泡茶、敬茶等情节。现录采茶一节:

前腔〔老旦、丑持筐采茶上〕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呀,什么官员在此?学士雪炊他,书生困想他,竹烟新瓦。〔外〕歌的好。说与他,不是邮亭学士,不是阳羡书生,是本府太爷劝农。看你妇女们采桑采茶,胜如采花。有诗为证:“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闲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领了酒,插花去。〔老旦、丑插花,饮酒介〕〔合〕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采茶人俊煞。〔下〕〔生、末跪介〕禀老爷,众父老茶饭伺候。〔外〕不消。余花余酒,父老们领去,给散小乡村,也见官府劝农之意。叫祗候们起马。〔生、末做攀留不许介〕〔起叫介〕村中男妇领了花赏了酒的,都来送太爷。

这段戏写的是南安府太守杜宝出城春游,来到南安(今大余县)的城郊清乐乡劝农,清乐乡的父老,带领乡民们到接官亭迎接,并准备了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歌舞向太守献演。剧中生动地描写了农家女“采茶胜如采花”的情景。表现了农民喜采新茶、官府下乡劝农、为茶农插花送酒的场面,也体现出南安府太守对茶叶生产的关心和重视。这种“劝农”的仪式,是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吏,表示关心农民的一种例行公事,也是官吏们了解民情、采集民风的手段。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