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别山 做大做强茶产业
发布时间:2013-03-26 00:00:00
发布时间:2013-03-26 00:00:00
“大别山这几年的特色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茶产业、林果业。大别山的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大别山的老百姓现在钱袋子鼓了、腰杆直了,经济富裕了,文明程度也提升了。” 全国政协委员、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一提起大别山区的发展,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大别山区新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以及电网、通信的全覆盖,天然气已经覆盖到县一级的中心城区。
大别山区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地带,集革 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省的信阳市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四个县区地处大别山区,也是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大别山区的老乡们曾经一代一代受着贫困的困扰。陈世强这个从大别山区走出来的政协委员很是着急。“大别山青山绿水,可就是太穷,留不住人,有点能耐的人都走出去了。未来家乡的发展建设依靠谁?要让外出务工的人回来,就必须有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工厂、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留住人。”如何把茶产业做大,帮助老乡们走上致富路,这一直是陈世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陈世强开始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连续5年把加快大别山区的综合开发作为自己的主要提案,这个提案逐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的注意。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世强联合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1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大别山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大别山区作为我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做好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政策的衔接。终于在今年初,《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为整个大别山区的发展赢得了政策先机。
“坚持市场导向,发掘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处处长余士好说,《规划》“量身定做”,为大别山设计了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而茶产业赫然排在第一位。“信阳毛尖集团下辖12个分公司和8个茶叶专业场,建有茶园基地12万余亩,拥有龙潭、五云山及陆羽三大知名品牌。其中龙潭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我们要用自己的产业化优势、龙潭品牌优势,带动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带领老乡们走上致富路。”陈世强信心十足地说。
“以前信阳只有信阳毛尖,信阳红茶诞生后,在全国刮起了‘信阳红’风暴。信阳茶采摘从一季变成了三季,茶农收入每年增加了3000元到5000元,信阳150万亩茶园一年经济收入增加几十个亿,这充分体现了大别山在抓特色产业上的成果,培育出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品种。”陈世强告诉记者,龙潭信阳红是这场风暴的发起者,龙潭牌信阳红的销量在全国红茶销量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特色产业的变化体现了大别山这几年工业、农业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变化,也体现了大别山追赶一些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
“信阳红是茶产业升级的表现,我们也在积极推动茶产业升级,让茶从农产品向工业品转型,打破茶是农产品的传统形象,让人们确立茶是文化、健康食品和健康饮品的新观念,增加产品附加值。”陈世强说,“我们以前是传统茶生产企业,现在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茶旅游、茶物流,我们做的是全产业链条。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茶产品的制造商,利用品牌优势带动产业升级,帮助大别山区的农民增收,这就是龙头企业在加快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我们现在开发的有德政凉茶、茶食品、茶油等,通过这几个产品来实现产业升级、产业链条拉升。”陈世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茶基地升级,走“公司+农户+职工+加工厂”的办法,推动茶乡的综合开发,实现茶乡农民变市民、茶乡农民变工人。
陈世强向记者描述了他的一个大胆构想,“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我们建设了一个50平方公里的环南湾湖信阳毛尖开发区。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要把信阳毛尖开发区打造成信阳的又一个生态新区,通过这种规划和推动,未来信阳中心城区的面积可能要扩大50平方公里,这样就能实现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并把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近年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流转的土地、茶园和荒山已达到四五十万亩,在‘十二五’末我们要达到100万亩。”
此外,公司投入30亿元在羊山新区兴建的“信阳国际茶城”,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国际上茶类品种最全、交易面积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茶产业研发推广中心、中国茶文化挖掘传承中心、茶产业技术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及茶文化旅游基地。这不仅能够推动全国茶产品交易在信阳集聚,还可以推动全球茶食品企业在信阳落户,将为信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为老百姓致富增收开辟新的路径。
“大别山的综合开发,茶产业必然是主角。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信阳毛尖集团一定会走在前列。到‘十二五’末,公司将实现茶叶总产值100亿元,在全国1000座大中城市建设直营专卖店1万家,实现利税10亿元,带动10万茶农致富。”在陈世强豪言壮语的背后,记者感受到的是他作为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作为大别山孩子对家乡的眷眷之情!
上一篇 : 刘成龙:让“矮脚乌龙”行销全国飘香海内外
下一篇 : “中国茶艺”应申报世界“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