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茗茶闲适行
发布时间:2011-07-02 00:00:00
发布时间:2011-07-02 00:00:0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掀起一股势头不小的文化热潮,诸如酒、竹、豆腐等等,一个个挤入浩如烟海的文化之林,茶自然也不例外。有人竭力鼓吹,有人则嗤之以鼻。后者认为只有诗词歌赋以及书法绘画等才是正宗的文化。实际上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困守在故纸堆里,对五光十色、变化不已的新时代、新文化视而不见。其实“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寻常。明代的诗人兼画家文徽明在一首题为《闲兴》的诗中写道:“苍苔绿树野人家,手卷炉薰意自佳。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在苍苔绿树之间吟诗作画,心定神闲,即使有客来访,也无须忙着张罗饮食,“一杯阳羡雨前茶”足可表达心意。这画面简朴典雅,寻常中自有不寻常处。
关于什么是“文化”,众说纷纭。我的学习心得,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即: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大众传播的结果。或者说是对某一人情物态的共识,观念一致,就有可能携手共进,扩大影响,蔚为风气。例如唐人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诗句。以茶当酒,有文字记载的源头是三国时期吴主孙皓特许韦曜参加宫廷宴会时少饮或不饮酒,代之以茶。后来承传者越来越多,竟至有了茶宴。后者就是由韦曜故事等逐步积淀而成的。唐代韩愈嘲笑那些心性和行为都很卑劣的公子哥儿们“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他们嗜酒,更加好色,这种歪风邪气,自然不会为大众所接受,成不了气候,更加不能传之久远。结果是“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岂能有深厚的积淀,形成民族文化。茶文化也是如此。贡茶就是突出的例子,先是选择草茶中的极其细嫩者,即所谓“瑞草”、“灵芽”,充作贡品。到了宋代,官员们为了媚上取宠,别出心裁,变换花样,并且不断增加数量。先是加姜加盐,接着压制团饼茶,到了制成“密云龙”,技穷艺拙,无以加复,赵宋的气数已尽,龙团凤饼便也随着宋朝的消亡而消亡,一段时间“前丁后蔡”的“积淀”,终于化为乌有。
茶是文化的载体,却始终保持着自然的属性,并起着引人回归自然的作用。唐僧灵一有首题为《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诗,这样写道:“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绾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和元居士或联泱而来,绾舟不忍离去,主要目的是用“野泉”之水泡茶,泉甘茶香,爽口惬意,固然令人留恋忘返,满山苍翠和山边的青溪流水,也使他们豁目赏心。或者可以说,凡爱饮茶者多会珍惜青山绿水,多有回归自然的情意。
中国茶文化的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一个“闲”字上。这种闲不是忙里偷闲,而是生活的自然状态。用“水流心不竞”来形容表达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在不断地流淌,却无奔竞之心,所以从容不迫。孔子言不妄发,受到学生的责难,他回答说:“天何演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指造物者、大自然。它总是按照既定的规律运行,不挟任何的私心杂念。人也应当如此,行于其当行,止于其不可不止。人们饮茶,正是惨造化、清心神的绝好机会。“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真诚简朴,互为因果,志绝名利,栖身物外,茶是最好的帮手,何不与之相伴而行,走出弥漫着虚伪庸俗气息的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