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藤只为吃茶去

发布时间:2012-07-19 00:00:00

杭州不缺馆,唯独少一个真正只为喝茶的去处。

就是那种干干净净、清清静静的地方,一杯清茶在手,也喝得出细水长流的味道。用周作人的话来说: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新青藤茶馆,正好泡出了这份清寂安宁。

泡出茶的风流气象

去新青藤的路上,雨还在下。

是温润的,空气已不像前一周那样冷。

凤起路西头,十四中斜对面,四十五度角方向的一颗大树旁,找到了青藤茶馆刚开的新店。

茶馆在二楼,层层台阶之后,迎接你的,是潺潺水声与朦胧光线,边上,是一张陈年老木的宽大矮桌,摆着几个紫砂壶,老板娘有时会坐在这里泡茶喝。昏黄灯光衬出的墙壁上“茶根”二字,古色古香,光影流转。

不同于杭州的任何一家茶馆,新青藤茶馆有种浑然天成的气质。用质朴、淡雅来形容绝对没错,却又不只是如此。你看,磨旧的青砖铺地,为茶馆打了素淡底妆,也吸纳了噪音,哪怕每个包厢都满座,相互间仍不会互相干扰。乡下收来的百年楠木,那就是一张桌子,就这么摆着,也全是岁月的味道。靠墙的那几样老旧农具或许会被认为多余,但恐怕只有常年在田间寻茶的茶人才懂得,劳作的幸福,好茶的来之不易,继而,感怀老板的心意。

几乎每个初来乍到的人,都会顾不上喝茶,而想要在整个茶馆里兜一圈。青砖、老木、白瓷、农具、插花……你一定找不出相同陈设的两个包间,当然这些元素不算稀奇,但胜在混搭出另一种独具匠心。在如水般清澈流淌的古筝曲中,走一遍用古曲命名的包厢,外在的形式感,与内在的性情,在这里,是互通的。

坐在朝西的大露台,或是隔着落地玻璃窗,保俶塔就在眼前。西湖的湖面,在刚发芽的树木枝叶间若隐若现,初春里,好景致。

从第一口清淡开始

杭州的茶楼,是最具本土特色的自助型茶馆,在初时是一种风尚,而今已渗入市井生活,渐成习惯。付一杯茶钱,坐享整个下午的辰光不说,自助餐台上,几十种食物任选,杭州人都是举家出动,要在这里吃掉一顿正餐才算数的。

细想想,却未必合乎茶的精神。喝茶喝茶,一半喝的是心境。这点,我比较认同的周作人的讲法:“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一壶茶,三寸光阴,给心灵做个放空疗法,就是最好的时光。浮生若梦,不偷得浮生半日闲,又怎会懂得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何时该舍何时该得?

新青藤的清定恬淡,从食物开始。

在这里,没有取之不尽的自助食物,而是由茶艺师搭配好的精致茶点,一一奉上。还原了喝茶最初的形态:简单喝茶。或许你一下子会不习惯,没有了那么多吃食的陪伴,总觉少了点什么?殊不知,若让食物喧宾夺主,那品茶也就失去了意味。

正宗的茶食,都遵循清淡的调味,为的是配合茶的秉性,而非填饱你的肚子。去过新青藤两次,每次都能吃到他们独家的茶食“山药奶酪”,入口醇而不腻,有五谷杂粮在口的踏实,配红茶来吃,味道尤其好。茶粮一体,老板很花心思,在用料的选择上偏爱大豆、芝麻、桂圆一类传统食料,在俘虏味蕾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亲近茶的原味。

一期一会一自在

大概每座有文化打底的城市,都有这样一个清茶馆吧。未必雍容华贵,但一定是有气节有脾气的,甚至有些时候还可以拽一点,对不合气味的人说:no!

就像张岱在《陶阉梦忆》里描述的:

“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移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专利号”。

最起码,对用茶、择水、选器、沏泡、火候等要有要求,并以此用心待客。新青藤填补了杭州清茶馆长久以来的空白——:

地道纯粹的茶的精神。

刚坐毕,有人进来奉上一杯迎客茶,是清胃健脾的茉莉花茶,应季而调。朋友几人分别点了不同的茶,相互之间分着喝,味道反而特别好。如果需要,还可以请茶馆里的茶艺师。要知道,每个火候,每个动作,经茶艺师之手,同样一泡茶味道却也别有洞天。面前依次摆着的三杯茶,一来二往,慢慢品,有了比较,才知道哪个是合口的。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