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钱揉选集》

发布时间:2012-12-03 00:00:00

我捧着《钱棵选集》,读一篇感受加深一层,读一篇思想的火花又闪现出来。

《钱棵选集》第二部分“的文化与历史”中有一篇着名论文《世界非主要产茶国试植茶树之经过》,写于1937年2月,时年20岁。这是一篇佐证茶树原产地的不朽杰作。

茶树原产地之争的实质就是争夺世界各产茶国之间的历史地位,争夺世界茶叶的话语权,争夺全球茶叶的名誉权.争夺茶叶商品的知识产权。总之是争夺茶文化(茶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所以,茶树原产地之争的论战经久不息.茶树原产地之争的意义非同寻常。

众所周知.茶树原产地的争论由来已久。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1838年他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了在印度阿萨姆地区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43英尺,胸围3英尺。因此,勃鲁士断定印度阿萨姆是茶树原产地。1877年英国人贝尔登步其后尘,在其着作《阿萨姆之茶树》中指出,茶树原产于印度,再次提出对中国原产地的异议。由此,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茶树原产地之争。为此,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为论证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作出了不懈努力。他在日本求学时写的《茶树原产地考》是在亲自调研,充分掌握有说服力的资料后写的。全国着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也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的原产地。因为我国云、贵、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又是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那里的野生大茶树又表现出茶树最原始的特征、特性。再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得出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然而,钱操先生却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他是从世界非主要产茶国试植茶树之经过来加以论证的.是运用了排斥的方法。他的论证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树发源于中国,传遍于世界.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产茶。寻根溯源.全球各地最初饮用的茶叶、引种的茶树、饮茶的方法、茶仪茶礼、茶道茶艺、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制作工艺、茶叶保管方法等等.莫不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过去的。

很多史书把茶的发现定为公元前2739~2697年的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上古三皇的神农氏炎帝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上古时期,当时人类正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可以说,我国用茶饮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也在西周初年就开始了。可见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制作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所以,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论点具有近五千文字可考的史书方面的依据。

我国史籍中有关于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明代《大理府志》中说: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中说:“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概属野生。”所以,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获得了历史地方志方面的依据。

唐朝陆羽(生于公元733年一)《茶经》中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说明当时的巴山峡川早已有了野生茶树,而且是古茶树。所以,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获得了古代茶圣陆羽最权威的依据。

在植物学分类中.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山茶属植物中.我国西南地区就占了60余种。根据前苏联植物学家乌鲁夫的理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区的集中,显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见《历史植物地理学》)所以,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获得了植物地理学方面的依据。

钱棵先生在《世界非主要产茶国试植茶树之经过》一文的引言中开宗明义:“茶树本为我国特产,自印度、锡兰、日本等国家试植得告成功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相继植茶。经营者运用科学之方法,管理生产.政府又从旁监督指导,朝野一心,内谋技术之改良、品质之增进.外则从事宣传,以谋销路之推广.产销数量蒸蒸日上,而我华茶市场胥为所夺矣。”“在欧洲方面曾经试植茶树者,有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国;最近非洲之喀麦隆、阿比西尼亚及当加尼加等国,亦经试植:美洲方面曾经试植茶树者,有美国、哥伦比亚、墨西哥、古巴、秘鲁、智利、巴拉圭及阿根廷等国:岛屿之植茶者,在东半球方面有婆罗州、菲律宾、荽济群岛及毛利求斯等数岛,西半球方面有牙买加及波多黎各等。”

学习《钱棵选集》,结合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世界各国的饮茶和茶叶产、制、销活动,除日本、朝鲜和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从中国传人的以外.其他各国大多是16世纪以后甚至是近200年以来才从中国逐渐传人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结合钱棵先生《记日本国的历史名僧空海和荣西——中日茶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钱棵选集》),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日本从中国引进茶叶的经过。

唐代.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海来中国学习佛教。他到长安后被安置在西明寺。公元805年空海到青龙寺.拜我国佛教高僧惠果大师为师,学习佛教密宗经典。惠果非常赏识空海的才华,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授给他密宗的大法。“公元806年.空海乘坐遣唐副使高阶远成的回国船,扬帆凯旋,满载而归。他携带了除在中国搜集的大量佛经、佛像、法器、图经和诗文、珍籍、雕刻、书法、美术真迹等珍贵文物外,还带去了唐代的茶饼、茶籽和煮茶、制茶等知识。”(引自《钱棵选集》第249页)空海回国后,很受嵯峨天皇和醍醐天皇的赏识,屡次诏入宫内,视为诗文密友,这使空海能将其在中国学到的东西广为传播.曾写下大量佛教名着。“空海不负惠果大师的教导,回国后根据佛教密宗教义,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宗’成为有名的佛教思想家和活动家。空海还在家乡传播兴修水利、筑水库、打井、开发温泉、发展农艺(包括种茶)、使用煤炭等,以所学造福广大人民。公元835年.空海62岁时在高野山逝世。日本醍醐天皇赐号‘弘法大师’。”原文中空海生于公元747年有误,他生于公元774年,卒于835年。

同时,公元805年8月,日本最澄禅师从中国研究佛学归国,当时同行的还有都永忠等人,他们把从浙江天台山带回的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携带茶叶和茶籽去日本推广引种的是空海和最澄两位高僧.都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805年前后),空海即弘法大师,……最澄即传教大师。”(引自《钱棵选集》第245页)公元815年.日本天皇嵯峨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都永忠亲自煮茶进献,供上了香气扑鼻的茶水,天皇饮后兴奋异常,大加赞赏,并赐之以御冠。于是大力推广饮茶,并把茶树栽培面积扩大到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曾两次来华学习佛经。公元1191年,他学成回国时“从宋朝带去了不少茶叶和茶叶的种籽、种苗和栽茶、制茶技艺以及各种饮茶礼法等。”(《钱棵选集》第252页)他把茶籽播种在佐贺县肥前脊振山、拇尾山一带。他还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在镰仓修建了圣福寺,在寺院中种植茶树,大力宣传禅教和饮茶。并按照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饮茶礼仪,促进了茶叶在日本的传播。晚年着有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上下册,享年75岁。“荣西是对日本饮茶、种茶、制茶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后来‘茶道’的形成发扬.起过很大影响的大师,有‘日本茶圣’及‘日本陆羽’之称。”(《佛教和茶的传播》,见《钱操选集》第245页)钱棵先生浓墨重彩地描述空海、荣西对茶的引进和茶道的发展.正是为了突出我国茶叶和茶文化对世界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无与伦比的贡献。

从钱棵先生《世界非主要产茶国试植茶树之经过》的精辟论述中,我们了解到,欧洲各国曾数度试植茶树.然大都因土壤气候之不合,而遭失败。其中瑞典、英国、法国、俄国外高加索、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国家.都是从1737年以后陆续引进试种茶树,有些获得了成功,如意大利、保加利亚;有些遭到了失败,如瑞典:有些植于公园中供人观赏,如英国:有些发展成为茶叶产业,如俄国。特别是自苏联建立以后.茶叶生产有了惊人的进步,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给自足之产茶国。亚洲为世界各产茶国之集中地,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已久享盛名。尚有数地亦皆植茶,如越南、泰国、缅甸植茶始于200年前。英属马来亚、伊朗植茶约有百年历史。伊朗政府曾于拉克强地方购地设立茶业试验场.经其试验结果.认为该场植中国种茶较阿萨姆种为佳。非洲因土壤气候之适宜,其植茶事业之成功.为世界任何各国所不及。北美洲之试植茶树者,计有加拿大、哥伦比亚、美国及墨西哥等国,但均因气候土壤关系.终告失败。南美洲之植茶者.现已有五国.成绩均尚优。澳洲及大西洋、太平洋诸岛.其属于欧洲各国之岛屿,视植茶为发展农业之主要事业.故均试植茶树。从钱棵先生的详细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各产茶国的发展脉络.虽然他重点论述了非主要产茶国的试植经过。他是通过列举各国试植茶树的证据,反证了茶——我们祖国的瑰宝。

钱棵先生饱含深情地得出结论:“茶最先为中国人所发现、所利用——从药用、食用到最受人们喜爱的饮料,也最先由中国人从野生植物变为人工栽培.并最早发明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制茶工艺技术.最早在中国成为商品.形成专门的行业。我国给予世界各国以茶的知识、茶的名字、茶的饮法和栽制技术。随着饮茶习俗的发展传播,又大力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茶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是祖国的荣誉。它对世界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自《钱棵选集》)

学习《钱棵选集》,可以增进我们对茶的文化与历史的了解.增进我们对祖国茶叶的热爱.增进饮茶的普及和茶文化的深入人心。

感谢钱老给了我们如此可口、如此丰富、如此营养的精神食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