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02—2003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6-05 00:00:00

【颁布日期】2002-08-02
【实施日期】2002-08-02
【有效性】有效
【全文】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2002—2003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和意见径报省计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发《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调研课题综合报告》的通知精神,根据我省“十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项规划的要求,提出2002—2003年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今明两年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为主要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指针,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为重点,把产业结构自身的战略性调整和应对wto的适应性调整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构筑一批有福建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以产业链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调整升级。经过调整,使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为我省实现“十五”结构调整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作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抓好项目促发展。为培育今明两年新经济增长点,要重点抓好投产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中试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尤其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
  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着眼于产业的优化升级,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条件比较成熟或对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和项目,集中政府的有限力量,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可成为新增长点的产业和项目。
  三是培育产业链带动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特点,结合本地的动态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筛选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的行业,通过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龙头项目带动,向有经济技术和产品工艺联系的上下游延伸,形成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群。以培育产业链或产业群为重点,通过扶持一个龙头企业、牵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凡是新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推动产业升级要以发展壮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产业链和产业群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政府与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性,立足于激活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充分发挥好规划、组织、引导、服务的作用,又要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2—2003年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能力,提升电子信息业制造水平。电子工业是我省“九五”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十五”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推进器。要充分利用人世的机遇,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尤其是承接台湾电子产业转移,争取电子制造企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要强化服务,办好现有的电子企业,争取以产业配套、上下游延伸发展,以资引资,发挥连锁效应,吸引更多的内外资本投入电子信息产业。要强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制造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和名优产品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音像和通讯终端及网络产品产业链、规模化计算机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厦华、福日、厦新、中华映管、冠捷等骨干企业为主,发展数字化大屏幕高清晰彩电、数字移动通信、计算机、高分辨率彩管和显示器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等。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台湾集成电路制造生产,发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后道封装。建设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以闽东南为重点,以福厦漳交通干线为轴线,按产业链和协作配套功能,形成福州、厦门两大信息产业功能区,使闽东南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西岸电子信息产业带。
  (二)大力发展优势机械工业,促进装备制造上新台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工程机械制造是我省机械工业的主导,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一要以东南汽车为龙头,推进闽台合作和引进外资,重点建设东南汽车二期,开发生产商用车、轿车和汽车发动机。加快建设青口汽车城和厦汽海沧基地,形成以东南汽车、厦汽以及相关配套企业联动发展的东南旅行车系列、金龙客车系列、轿车和相关配套及出口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二要以马尾造船厂、厦门造船厂为主体,以扩建厦门造船厂10万吨级船舶修造中心为契机,通过分散加工和集中组装,开发配套系列产品,提高效益,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船舶工业产业链。三要以装载机、叉车、道路施工机械和港口机械为核心,发展相关配套产品,形成厦门、龙岩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工程机械系列产品产业链。四要组织实施厦门太古飞机维修工程公司第三期扩建,建设厦门航空工业园,进一步引进发展起落架维修、航空电子设备、制动器等系列专业维修以及飞机餐车、航空座椅及复合材料的制造,带动航空专业化生产和配套企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大型商用飞机维修和改装为主的航空维修基地。
  (三)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促进石化产业发展。要以扩建800万吨/年炼油、新建80万吨/年乙烯(即“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实施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石油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投资,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形成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对重点化肥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改造,提高优质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比率,氯酸盐工业通过电化结合,向水电资源优势的区域转移,建成氯酸盐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四)改造提升轻纺工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轻纺: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和出口主导型产业,面对人世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纺织服装、陶瓷制品和制浆造纸为重点的轻纺工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竞争能力。一要以开发纺织面料为突破口,提升纤维、纺纱、织造和染整技术,发展衣着、装饰、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开发差别化纤维、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新型纤维等高仿真织造、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提高高档织物面料的染整水平,抓好时装、衬衣、牛仔服、针织服装等系列产品生产,实施名牌战略,尽快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服装产业链群。二要以德化陶瓷产业为主,继续发展建白、高白、建黑等传统名瓷生产。通过利用二次烧成先进技术装备及釉中彩装饰等技术,增加釉中彩瓷、新骨质瓷、精细白炻器、强化瓷、耐热瓷等中高档品种的生产与出口。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瓷土原料,形成以陶瓷制品为核心,带动高岭土、工艺美术发展的陶瓷系列产品产业链。三要以南纸、青纸等骨干企业为主,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促进省内有竞争力的造纸企业联合。以福建人造板厂、永林集团等为主,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和新型花板,加大以小径材为原料生产人造板的发展力度,提升木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林纸、林板结合发展步伐,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推进林纸、林板、林化一体化的原料林基地的建设,使森林资源与造纸企业、人造板企业以及林化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形成有竞争实力森工造纸优势产业群体。

  (五)扶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带动我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一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信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软件产业、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光电子和电子元器件等专项工程,建设异构数据共享平台软件、宽带接人技术及设备、邮政综合网应用系统、开放式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加密认证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生物医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现代中药、新医药等专项工程,建设高效转基因角蛋白酶、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良种、西罗莫司原料药及口服液、安多霖胶囊、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等产业化项目。新材料技术方面重点建设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膜材料及膜处理设备等产业化项目。先进环保技术方面重点建设lfw系列智能型垃圾焚烧设备、烟气循环硫化床脱硫装置、紫外光水消毒技术及设备、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等产业化项目。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省产业技术结构层次。在空间信息、光电子材料、功能材料、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推动科研开发及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六)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培植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辐射作用的项目。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水产、果蔬、茶叶、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水产品方面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大力发展加工业,在抓好大众化的鱼、虾、蟹、贝、鱿、藻等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的“蓝色食品”。果蔬方面要抓好良种推广、反季节和绿色生产,重点发展蔬菜系统制品、果蔬饮料深加工和保鲜储运业。叶方面要推广优良品种,增加名优茶比重,大力推行国际标准,降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提高制茶工艺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系列保健食品深加工。食用菌方面要适当控制总量,着力增加珍稀食用菌栽培比重,推广食用菌栽培替代原料,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食用菌加工业的发展,提高食用菌综合效益。二是着力培植竹业、畜物业和花卉等新的增长点。竹产品方面要重点发展竹地板、竹材人造板、竹家具、竹炭、笋类制品等。畜牧业方面要以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保护工程建设和畜禽产品系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和奶牛业,重点推广规模化饲养、集中屠宰、统一加工模式,同时重视扶持河田鸡、金定鸭等地方名特优品种的发展。花卉方面要重点发展在全国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水仙花、兰花、西洋杜鹃、多肉观赏植物、棕榈科植物、榕树及榕树盆景等六大花卉拳头产品。
  (七)着力培育假日经济,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拓展旅游市场,繁荣假日经济。在巩固发展台港澳、东南亚和日本、韩国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欧洲、北美市场,构建结构合理的境外客源市场体系。重点吸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旅客来闽旅游。推出世界双遗武夷游、温馨鹭岛浪漫游、妈祖圣地湄洲游和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游四大精品,重点开发八闽之都福州游、闽台同根亲情游、福建客家土楼游和太姥山海畲乡游等项目,在发展探亲寻祖、商务洽谈和宗教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修学,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要加快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区域开发建设,把武夷山建成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地,重点改善冠豸山、桃源洞石林、太姥山和福建土楼等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厦门、福州、武夷山、泉州、三明和永安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味和档次。全面推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实现资源结构的品牌优化和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产业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要以综合交通运输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宗旨,以降低社会经营成本为中心,加快改善物流发展的软硬环境,努力培育和引进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骨干企业,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我省物流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与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以及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专项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对我省物流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宏观指导。二是鼓励企业逐步将生产加工与物流服务分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各式联运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我省企业物流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物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省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四是大力培育一批流通企业,努力提高我省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分批整合改造商贸流通企业和集贸及批发市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并加快沃尔玛、麦德龙等已在我省投资的企业发展,促进我省物流的发展。
  三、组织实施
  (一)大力扶持产业链(产业群)发展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抓好产业链的培植壮大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发布产业政策信息,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按照产业链的关联性,鼓励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入产业链的生产环节;鼓励核心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相互参股,创新经营机制,共同发展。加大引资力度,实现产业链与利用外资的融合;鼓励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度高的外资项目,推动内资企业有针对地攻关开发外资企业所需的配套产品或延伸制造上、下游关联产品,为大型外商企业投资配套,力争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销售和配套网络。发挥外商投资的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外商投资配套企业延伸企业在国内的生产链。
  (二)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沿海地区重点抓好三个区域:一是厦门湾的建设。要将厦门与九龙江口的发展结合起来,拓宽厦门的产业发展腹地;二是湄洲湾的建设。要利用深水港口的优势,加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石化中下游产品的发展,尽快形成石化产业群;三是闽江口的建设。以发展省会经济为主线,以福清、长乐、连江等县、市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高科技含量。山区一线要抓住高速公路建设机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高速公路沿线形成若干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加快交通发达的三明的沙县、龙岩的新罗区和宁德的东侨开发区等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和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要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的整合,将分散水平低的工业园区整合成相当规模的新园区,并根据优势产业链的要求进行调整发展,形成全省产业发展主要基地。
  (三)突出载体,抓好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开发建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终切入点要落实到企业和项目上。要有计划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改造、扩建,新建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五个一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一批符合国家“双高一优”、符合我省经济布局,以及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位居我省前列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建设项目;一批环保装备产业重点企业及项目;一批属于国内领先或首创的,产业化前景好、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从农产品开发及国家、省级龙头企业中筛选确定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及建设项目;从服务业中筛选确定的一批重点项目。重点要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预算资金按比例扶持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0]153号)有关规定,集中财力,扶持省确定的“五个一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同时,要充分运用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强“银企”合作,落实项目资金。
  (四)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推进产业升级
  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切实负起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的责任;要规范政府行为,向社会公开办事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否定报备制;要强化协调服务意识,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反馈制度,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动态情况,及时帮助企业协调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建设用地、人才引进和扶持资金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建立分工负责制,强化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的指导和推动。要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目标,落实“八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五个一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
  1.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省里确定的“八项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深化、细化,明确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制,推进产业升级。要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批”项目,建立跟踪协调和服务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2.省计委负责综合协调,牵头负责指导全省性的产业链群和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工作。
  3.省经贸委负责国有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培育大企业(集团)等工作,牵头负责实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配合省直有关部门,指导设区市做好工业结构调整及产业链群、产业基地培育发展的各项工作。
  4.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预算资金按比例扶持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点企业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0]153号,发挥监督、调度的作用,协调落实“五个一批”项目扶持资金。
  5.省科技厅负责重大高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配合省计委做好高技术产业化实施工作。
  6.省农办、农业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局、旅游局、环保局、信息产业厅等省直有关部门以及各设区市负责各自行业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配合做好产业链群、产业基地培育发展等有关工作。
  7.企业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自身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切实承担起产业升级的主体作用。列入“五个一批”的企业要制定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和项目实施方案,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强项目跟踪反馈制度。
  全省“五个一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项目目录和目标责任制,以及关于加快发展石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等四个实施专项由省计委会同省经贸委、科技厅、环保局等部门联合下达。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