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媒体应携手为产业服务
发布时间:2011-06-28 00:00:00
发布时间:2011-06-28 00:00:00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与茶相关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陆续出现,对于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引导茶消费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部分茶业媒体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专业媒体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服务,如何为行业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寻找生存,才是茶叶专业媒体的最终出路。
专业媒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在日前召开的首届茶叶行业传媒大会上,已是70岁高龄的《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主编陈文华先生流露出了办刊的艰难。陈文华先生退休前曾任职江西省社科院,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出于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弘扬,1995年创办了《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每季度出版一期,是国内最早公开发行的专门从事茶文化宣传的专业类杂志,该杂志特别受到日本、韩国读者的欢迎。陈先生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应该是同类媒体在国外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了。记者也曾关注过多期该杂志的内容,应该用“沉甸甸”来形容,其行业观点的新颖性、学术理论的权威性是业内其他媒体无与伦比的,但就是这样的一本杂志,其生存也尤其艰难。陈先生介绍说,每一期他都要为出版的成本费用绞尽脑汁,有时实在筹措不来,就个人先垫付。2000年之后出版的杂志至今还欠着作者的稿费,但一定会支付,只是早晚的问题。像《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这样生存状况的媒体不仅一家,该杂志不管怎样还有稿费,而有的媒体索性连作者稿费也支付不了。当然,编辑在约稿时就跟作者说得很清楚,大家都在尽义务,为产业服务,所以不发稿费,刊物也是免费赠送的。即使这样,投稿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也许就是茶人奉献精神的体现。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近30家涉茶媒体,无论是报刊类的平面媒体,还是网络类的数字媒体,大部分媒体的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联合才能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专业媒体是产业细分市场后的产物,是行业信息的传播者,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助推器。专业媒体来源于行业,其生存也应依靠行业。而目前的行业现状是大部分茶企业实力弱小,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产品宣传意识滞后。针对茶企业的这种状况,记者认为,茶业媒体之间应该采取联合的方式为企业服务,而不是目前的单打独斗。茶业专业媒体内部应该首先联合,特别是在新闻资源共享和广告宣传共享方面。新闻资源共享方面,几乎所有的茶业专业媒体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采编人手紧张、缺少差旅费。如果行业内的媒体在一些重大新闻方面能够集体作战,优势互补,这样就可以防止人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浪费。今年,本报和《茶叶世界》已经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本报还将和更多的行业内媒体进行合作。广告宣传方面的联合更加适合茶产业的特点。针对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但又有宣传需求的茶企业,茶业专业媒体之间联合提供广告服务是对企业最大的实惠,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广告成本,而且让企业花最少的钱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北京憩园茶叶公司经理周绍迁就曾尝到过甜头,当然做广告的媒体不是茶业专业媒体,而是针对高端消费者的经济管理类媒体。当时,有一家广告公司将5家经济类媒体打包推荐给他,他觉得价格非常合适,就试着做了,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他曾建议行业内的专业媒体一定要在广告方面进行联合,对客户和媒体都是双赢。媒体之间的差异性是联合的前提。拒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各类茶叶专业媒体近百种,这些媒体中多为内部发行刊物,而公开发行的只有20余种。近百种杂志中,大部分为国家级、各省级行业协(学)会等创办的,专门用于为会员服务,往往读者对象明确,且较为稳定、集中。而按照市场规律创办的媒体多在全国发行,读者相对广泛,市场影响力大。所以二者无论在信息方面还是经营方面都拥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即使同是国家级的媒体,由于定位不同,有的侧重产经、有的则侧重文化,导致读者群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合作的前提。所以,针对目前的产业现状,茶叶专业媒体之间只有联合才能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只有为产业服务到位了,才能从产业中分得一杯羹。编辑:cha.cc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上一篇 : 关于举办2007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函
下一篇 : 广州:明年7月卖茶叶须贴“QS”标志